-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解读留白智慧
解读留白智慧
摘要:留白是艺术课堂教学的一种大智慧。本文从留白的形式、策略,以及在艺术课堂教学中如何留白这几个方面谈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留白;形式;策略;运用
留白的形式
“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师生的教学行为也应该如此。这种“不为”体现在艺术课堂教学中就是留白,具体有如下几种形式:
教师、学生、教材是教学信息的主要来源,三者的共同经验是教学的基础和条件。(如图,阴影部分是共同经验。)课堂教学是以教材为主要信息媒体,师生经验交流的过程。但是由于这三者的经验是有差异的――既有共同的部分,也有不同的成分。教师对于教材的理解不等同于作者的创作意图。也无法为学生所全部把握(A点是教师独有的经验,学生无法全然领悟)。对于这部分的经验,教学是不可为的。
英国哲学家波兰尼认为,“显性知识可以说只是冰山的一角,而缄默的知识则是隐藏在冰山底部的大部分。缄默知识是智力资本,是给大树提供营养的树根,显性知识不过是树上的果实”。进而提出人的大部分知识是只能意会而不可言传的(如图)。虽然现代教学手段日趋丰富,但是这一部分缄默知识还是处于无意识、下意识、潜意识状态,或者是虽然有意识也无法传达的境地。对于缄默知识是不能为的(例如学生在学习素描中形成的一些习惯、风格和趣味等等,只有通过学生的亲身实践来获得)。
笔者认为大部分同学在学习中的注意力处于波浪起伏的状态(如图),当课堂教学处于高潮时能够融进集体意识,而在低谷时又脱离了群体的活动。查有梁在《大教育论》中认为,涨落现象是人类心理活动和外在行为的正常表现。心理学也认为人的认知不可能始终保持在高峰阶段。这就要求我们正视学生知觉上的疲劳,把握小学生认知的特性,关注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的协调发展……总之,把握住教学的必须为之处,合理处置教学的不需为之处,调控好课堂的节奏,在波浪形的认知活动中获得最大的教学效益。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要青少年超越教学大纲的范围,向着未知的远方去探索的火光”。每个学生在从学习基础到教学目的的旅途中,都有属于自己的最佳路径,至于这条路走到什么位置,采取怎样的线路、方法,是老师所不能“框死”的(如图)。教师所做的是通过一条经过证明的有效路径的揭示,让学生的学习行为开放起来。这种开放一方面表现在学习路径的多元选择上,另一方面表现在向教学目的的投射远度上。教师不必代替学生选择唯一的路径,不必局限固定的教学目的,而要让学生在你的课堂教学中获得尽可能的解放。
那么针对这四种“不为”,我们应该采取怎样的策略呢?
留白的策略
不可为处,从可为之处着手,促成学生认知从共性――个性的互化。对于不可为处,教师应该从可为处入手。首先从师生熟悉的共同经验人手。达成对教材的初步把握;然后通过交流让各自的经验开放起来,在矛盾与冲突、争鸣与验证中让对方进入自己的意识空间,让自己闯进对方的思想领域,使自己的眼界开阔起来,心胸舒展起来,并且多方面进行协调,一方面形成个性化的理解,另一方面达成群体意识,使共性认识和个性理解相互化合。
不能为处,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促成知识从显性――隐性的内化。艺术教学的语言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心中的意象往往不能用显性的形象来表现。《毛诗序》曰:“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乎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利用其他的艺术语言,往往可以化不能为为可为,起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效果。
不需为之处,锤炼成最优的教学方法,促成教学从低效――高效的优化。课堂教学是“黑”和“白”的互搏,只有正视课堂“不需为”的存在,才能珍视课堂“需为”的价值,从而有效地设计教学高潮,推动学生完成教学目标。
不必为处,开放而为之,促成教学结构从规约――开放的活化。孔子曰:“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这里面存在着一个规约和开放的策略。首先举一之“一”必须有一定的普遍性,而后反三之“三”才有一定的阐释和演绎的功能。
留白,在艺术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一、最后一道菜不放盐的启示――余味
在小说《美食家》中有这样一段描写,一位名厨在做最后一道汤的时候忘了放盐,等他发觉以后拿了盐奔进店堂时,人们已经把汤喝光,一致称赞:在所有的菜中汤是第一!原因是食客们先前食用的盐已经达到了饱和点,所以最后的无盐之汤竟然达到了有盐之鲜。在教学中合理把握空白点,也能达到无胜于有的效果。
例如我在上江苏版二年级教材《画感觉》时就是这样处理的。我把整堂课设计为三个前后联系的主题:感觉在我们心里,感觉是能画的,感觉是可以交流的。
首先我让学生品尝糖果,然后出示不同色彩的画面,让学生说说哪种味觉对应哪种画面,找找感觉的相通之处,接着我让学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IMT-20205G推进组2023面向通感算一体化光网络的光纤传感技术白皮书29页.pdf VIP
- 病理科医疗设备故障应急预案演练方案.docx VIP
- 减重手术麻醉指南.pptx VIP
- Ⅵ-第四课-布局经营——绘画构图基础.pptx VIP
- 康波周期复盘:康波周期与中国式现代化.pptx VIP
- DB2302T 064-2023 高粱大垄密植通透绿色高质高效栽培技术规程.pdf VIP
- 天人合一——中国古代建筑PPT课件.pptx VIP
- 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诊疗方案(试行版).pdf VIP
- 2025至2030文化传媒行业市场分析及未来趋势与战略投资研究报告.docx
- 分布式光纤传感行业报告.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