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关中崛起原因及其启示.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西汉关中崛起原因及其启示

西汉关中崛起原因及其启示   摘 要:以西汉社会变革和文化形成为背景,从思想史、政治史、制度史、文化史角度探究西汉关中崛起的内在原因主要在于:礼法兼备、刑德并用的政治文化;统一与多元相结合的思想文化;举贤任能的人才方略和空前繁荣的对外交流。传统文化的合理内涵对于当前中国崛起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文化资源。   关键词:关中;崛起;政治文化;思想文化;人才方略   中图分类号:K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6)11-0136-04   “八川分流绕长安,秦中自古帝王州”,关中因四塞之固,物产丰饶,成为中国历史上建都朝代最多,都城历史最久的区域,尤其是历史上周、秦、汉、唐等强盛王朝都曾以此作为当时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因而使关中成为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和文化发源地。古代关中在西周、秦汉、隋唐三次崛起,由弱变强。西汉是中国文化形成期,《史记》《汉书》对西汉关中崛起原因都有论述。《史记?高祖本纪》云:“故汉兴,承敝易变,使人不倦,得天统矣。”[1]394《汉书?武帝本纪》云:“汉承百王之弊,高祖拨乱反正,文景务在养民,至于稽古礼文之事,尤多焉。孝武初立,卓然罢黜百家,表章六经。遂畴咨海内,举其俊茂,兴之立功。”[2]212西汉关中之崛起核心原因在于思变与创新,其中包含礼法兼备、刑德并用的政治文化,统一与多元结合的思想文化,举贤任能的人才方略,空前繁荣的对外交流等诸多合理因素。传统文化的合理内涵对于当前中国崛起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文化资源。   一、礼法兼备、刑德并用的政治文化   西汉时期,鉴于秦政之弊,统治者寻求治世之道,自高祖至宣帝,在创新与思变中对各家政治文化取舍、整合,形成了“霸王道杂之”的汉家制度,不仅塑造了大汉盛世,而且成为中国最重要的政治文化模式。   (一)文景之治――无为与刑德并用   西汉前期,鉴于秦朝暴亡之教训,自高祖至景帝皆以道家“黄老之学”为治世之指导思想。一方面将道家之无为与儒家之仁德结合起来,为政温和,与民休息。奖励农桑,实施轻徭薄赋。高祖废除了战国的“十税一”和秦王朝的“秦半之赋”,文帝在其二年和十二年两次“除田租税之半”,采用“三十税一”,使之遂成为汉之定制。自文帝前十三年至景帝前元年十三年甚至全免田赋,事事以无烦扰百姓为宗旨,务仁德以化民,百姓几无田赋徭役之苦,经济快速发展。另一方面将无为与刑德并用,用儒家礼仪制定规范,同时又注重法律在统治中的作用,坚持约法省简,务在安民。刘邦入关中时曾经“约法三章”,后又命丞相萧何根据秦律制《九章律》,约法省禁,对秦律中严苛之处予以废除。高帝时废除“族刑”与连坐之法,汉惠帝四年(公元前191年),废“挟书之律”高后元年(公元前187年)再次重申“除三族罪,妖言令”,文帝二年(公元前178年),下令“尽除收律、相坐法”,文帝十三年(公元前167年),因淳于意之女堤萦上书救父,废除肉刑。无为与刑德并重之下,使人知耻自重,人心安定,人给家足,国力强盛。   但黄老思想治世之弊渐已体现,对内造成诸侯割据,势力膨胀,对中央产生离心倾向,最终导致汉景帝三年(公元前154年)产生“吴楚七国之乱”,对外一味无为退让,使匈奴在边境不断侵扰。无为之政治虽然对于恢复秩序、发展生产有积极作用,但并不足以成为长治久安之道,统治者必须在各种思想的整合中寻求新的治世之道。   (二)汉武盛世――尊儒尚法、儒法并立   汉武帝时期是西汉政治文化模式的形成期。元光元年(前134年),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治主张,以儒学作为封建国家的统治思想,兴太学、尊儒术,以教化人心代替了思想钳制,这是治国方略更加成熟的标志。但武帝更重视的是董仲舒的“大一统”理论。加强中央集权,打击地方割据势力,加强军队建设,北击匈奴,并且收复了周边许多少数民族的区域,统治版图得到扩张。   另一方面武帝汲取了董仲舒思想中的德刑兼顾理论,“刑者德之辅,阴者阳之助”,“庆赏刑罚,异事而同功,皆王者之所以成德也”,重用法术之士,以整顿吏治、抑制豪杰、打击游侠。御史大夫张汤奉命与中大夫赵禹共同修订法令,将法律细致化、条文化,“律令凡三百五十九章,大辟四百九条,千八百八十二事,死罪决事比万三千四百七十二事。文书盈于几阁,典者不能遍睹。”[2]1101使法网空前严密。在汉武帝时代,“阳儒阴法”的治国策略已经初步形成了。   但是汉武帝在政治实施中偏重霸道刑罚,致使刑德失衡。征和四年,汉武帝颁布了《轮台罪己诏》,对以往之行事表示悔悟。他在诏书上说:“囊者,朕之不明……当今务在禁苛暴,止擅赋,力本农,修马复令,以补缺,毋乏武备而已……”[2]3913《轮台诏》标志着汉武帝统治政策向德治的偏转,为政开始转向宽松温和、轻徭薄赋、力农富民上。   (三)昭宣中兴――霸王道杂之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