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构主义翻译观照下关雎译本解读.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解构主义翻译观照下关雎译本解读

解构主义翻译观照下关雎译本解读   摘 要:本文从解构主义翻译观的角度对《关雎》的五个翻译版本的语内和语际词语翻译进行分析,探讨了译本的开放性和翻译的创造性,指出用解构主义解读译本也是文本解读的有效方法之一。   关键词:关雎;解构主义;翻译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831(2008)02-0112-5   Abstract: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five interlingual and intralingual translation texts of Guanju, an ancient Chinese poem in The Book of Song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openness and originality contained in each translation text, pointing out that the deconstruction approach is also an effective way to comprehend a translation text.   Key words: Guanju, deconstruction, translation      1.前言      《关雎》是我国第一部诗歌选集《诗经》的首篇,历来被尊为经典之作,也是历代中外文人诠释和翻译的对象之一。翻开林林总总的《关雎》译文(白话和英译版本),呈现在眼前的是对《关雎》理解各异的不同译本。用传统译论中的“忠实”和“等值”等标准来衡量这些译本,可以发现各家译本从“意”到“形”都没有完全做到对原文本的忠实,而是译者基于原文基础上的再创造。于是,《关雎》的译文就成了诗歌不可译的又一佐证。   然而,从解构翻译观看,出现和原文“意”“形”不同的各种译本是完全正常的。解构主义翻译思想奠基人本杰明(1992: 73)指出:“如果翻译的终极本质是努力达到与原作的相似性,那么任何翻译是不可能的”。他说,诗人的意念是“自发的、原始的”,而翻译者的意念却是“衍生的、观念的”。他认为,原作的精神是译文永远不能全部达到的。解构主义创始人德里达则用他创造的延异(différance)术语进一步阐述和支持本杰明的观点。différance这个词本身就反应出能指与它所要体现的在场之间存在既是时间的延迟,也是空间差异的关系(Derrida, 1968/1986: 124)。différance来自法语différence,有“不同”和“延误”两个词意,互不包容,表示词义的不确定性。更妙的是,德里达在拼写上故意将différence误拼写为différance,“从视觉效果上暗示能指的模糊性和延迟意义的混乱(Munday,2001:171)”。这种能指和所指之间的延异关系揭示出文本意义的开放性和不稳定性,提供文本多种意义的可能性,不是限制理解,而是语言解放。(蒋骁华,1995:64)   用解构主义的翻译观来分析文艺作品翻译文本,不无新颖的启迪。本文试从解构主义翻译观的角度对《关雎》的五个译本中一些词语的语内和语际翻译进行比较分析,以期探讨文本的开放性和翻译的创造性。   这五种译文分别是:余冠英(1982:5)和钱玉趾(1999:36-37)的白话译文,艾伦(Allen, 1891, 引自吕叔湘,2002:4-5)、庞德(Ezra Pond, 1976: 2)和许渊冲(1995:2-5)的英译文,见表1和表2。         2.词语意义翻译的比较分析      2.1 关关雎鸠:鱼鹰独啼还是水鸟和鸣   《毛传》曰“雎鸠,王雎也”,王雎即鱼鹰。郭璞《尔雅》注云:“雕类,今江东呼之为鹗,好在江渚山边食鱼。”托名师旷的《禽经》云:“王雎,雎鸠,鱼鹰也。”《本草纲目》卷四十九云:“鹗,雕类也……能翱翔水上捕鱼食,江表人呼为鱼鹰。”而这种为食鱼而栖息河边的猛禽,在以上译文中(除庞德外)却变成了具有鸳鸯之性的爱情鸟,雄壮有力的独啼也变成温柔的和鸣。余译本:水鸟儿关关和唱;钱译本:雎鸠关关唱情歌;艾译本:野鸭对配偶爱慕的倾诉(The mallard’s endearing call its mate),许译本:一对斑鸠甜蜜的咕鸣(By riverside a pair/ Of turtle doves are cooing)。   这种对雎鸠的翻译都源于汉代儒家对《诗经》的诠释。人们常引用最有力的证据是《毛传》和《郑笺》对《关雎》的注释。《毛传》曰:“关关,和声也。雎鸠,王雎也,鸟挚而有别……后妃说乐君子之德,无不和谐……”《郑笺》曰:“王雎之鸟,雌雄情意至然而有别。”从孔颖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