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勇德在孔子实践观中地位
论勇德在孔子实践观中地位
摘要:孔予非常重视和强调实战。在孔子的思想中,“勇”是作为实践的原则而存在的,这不但体现在孔子的思想中。而且是其伟大人格的一个重要方面。“勇”成为实践原则是有条件的。它必须与“仁”、“义”、“礼”、“智”等德性结合起来。在孔子看来,把“勇”作为实践的原则。就必须做到坚持真理、勤勉力行和克己改过。
关键词:实践;孔子;勇
实践(“行”)是孔子思想的重要内容,既是他本人学习和修养的根本目的,也是他教导学生的四个基本方面(文、行、忠、信)之一。在《论语》中,记载了孔子关于“行”的许多精辟论述。通过这些论述。孔子对人们的实践活动提出了一些具体的要求和建议。孔子关于“行”的基本原则和要求,主要通过“勇”这一德性集中体现出来。
一
在《论语》中所载孔子论“勇”的语录中。“见义不为。无勇也”(《论语?为政》)无疑是比较著名的一句。有些研究者往往将这句话仅仅理解为孔子论述“勇”与“义”之间关系的证据,认为它所揭示的主要是“义”对于“男”的规定性和制约作用。这种理解虽然与孔子的本义并不违谬,但是。孔子所强调的重点却不在这里。《论语注疏》中,何晏注“见义不为,无勇也”时说:“孔曰:‘义所宜为而不能为,是无勇。’”邢呙疏曰:“若齐之田氏弑君。夫子请讨之,是义所宜为也,而鲁君不能为讨,是无勇也。”(《论语注疏》卷二),杨伯峻的《论语译注》中。也将这句话译为:“眼见应该挺身而出的事情,却袖手旁观,这是怯懦。”可见,在这里。孔子强调的并不只是“勇”与“义”之间的一种静态关系。而更重要的是一种做事的态度,是他所主张的对待实践(“为”)的正确态度和基本原则,即在“义”面前的实际行动和表现。具有了关于道德的知识,能够认识和区分什么合乎道义,什么不合乎道义,固然是重要的,但是,如果只有关于“义”的观念而没有践行“义”的决心和行动,也是没有什么可取之处的,这样的人当然也不能称作一个有勇气的人。孔子这里所说的“勇”字。所指的就是一种实践精神或者原则,有“知而能行,敢作敢为”的意思。《论语》中出现过“勇”字的共有十章,其余几处。基本含义也大多与实践有关。
孔子对“勇”的这一理解。可以通过他本人的实践鲜明体现出来。他既以“勇”作为指导自己实践的基本原则。又把“勇”作为将学生培养成现实中的有用人才的一个目标。从史料记载来看,孔子本人就是一个有勇气、有胆识的人。他并不是只将“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论语?阳货》)、“吾岂匏瓜也哉?焉能系而不食”(《论语?阳货》)、“沽之哉!沽之哉!我待沽者也”(《论语?子罕》)等慨叹和抱负停留在观念中和口头上。为了将思想观念和理想目标付诸实践,在人生的黄金时期,他俩牺惶惶、担惊受怕十几年,带领弟子奔波于各诸侯国之间。这不仅是懦夫所不敢想象的。也是一般人所做不到的。在周游列国的过程中。孔子的勇敢精神也不时得到考验。例如,当他与弟子们“畏于匡”时。面对匡人的包围,他从容不迫地说:“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论语?子罕》)在宋国面对司马桓魅的威胁,弟子们劝其赶快逃走时。孔子却镇定自若地说:“天生德于予,桓魑其如予何?”(《论语?述而》)孔子实践其理想不畏艰难、不怕危险的精神。正是其伟大人格中“勇”的一面的彰显。当孔子称自己“君子之道有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的时候,他的弟子子贡却说。这是“夫子自道”啊!(《论语?宪问》)这说明,“勇”也像“智”、“仁”等一样,是孔子日常行为中经常体现出的一种高尚品格。
孔子是一个杰出的教育家。他施教最重要的目标是培养可以治国平天下的实践型人才。孔子把培养学生勇于实践的精神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当子路向他请教什么才是“成人”时,孔子回答说:“若臧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论语?宪问》)“成人”是孔子心目中的理想人格标准之一。但与“圣人”、“君子”不同,“成人”更侧重的是现实生活的方面。其重点在于面对生活实际的态度、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即现实生活中的实践表现。而在这一能力和品质系统中,“勇”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组成部分。为了培养和提高弟子们勇于实践的精神和能力。孔子不但把射、御等作为教学的重要内容。以健全学生们的体质和气魄,而且还因材施教,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合理的引导。在他的弟子中,冉有勇气不足,子路刚毅有余,所以孔子在施救中。“求也遇,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论语?先进》)通过不同的方法,使弟子们都具有恰如其分的。无过无不及的勇于实践的精神,既克服儒弱畏缩,又避免莽撞冒失。
二
孔子的思想中,“勇”是“行”的基本原则和要求的集中反映,这一点还能从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