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丁玲作品中女性意识.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解读丁玲作品中女性意识

解读丁玲作品中女性意识    摘要:丁玲是一位具有强烈女权主义的现代女作家,她从创作伊始就表现出对女性命运的深刻关注,在很多作品中都反映了女性的内容,突现各种莎菲型女性的形象。本文从女性意识的角度来说明女性追寻完整的自我和自身价值所经历的艰难历程。   关键词:丁玲 女性意识 解读      丁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出色的女作家,她从创作伊始就表现出对女性命运的深刻关注,并使之成为她跨越几十年创作生涯的重要内容。从早期的梦珂、莎菲到晚期的杜晚香等女性身上,渗透了作者的审美理想,张扬着强烈的女性意识。   “女性意识是女性对自己作为人的价值的体验和醒悟。”[1]女性和男性的性别差异,“奠定了女性作为独特的文化群体的类的本质,而这一本质又是女性作为一个相异于男性的性别主体的历史性出场所必须的”[2]。性别差异性决定了女性对人生、爱情有自己独特的思考。丁玲的短篇小说创作是以传统文化的心理积淀为切入点,用独特的女性语言诉说着对女性生命的思考,还原了她们生命的本真状态,她把对女性生存的关注推入历史深处。作品的主人公多为女性,丁玲站在女性的视角来写她们是怎样遭受了历史的创伤和承担着时代的忧虑,并在她们身上渗透了抗争的战斗情绪,溶进丰富的时代精神和文化内涵【3】。       一、强烈的女性意识和心理      在《莎菲女士的日记》中,作者生动真实地描写了一个小资产阶级知识女性复杂、微妙、矛盾的恋爱心理。莎菲孤高自傲,愤世嫉俗。像梦珂一样,她摆脱了封建束缚,希望靠自己的力量去寻找美好生活。她是个封建礼教的叛逆者,也是个自我至上的个人主义者,生活的目的便是“享有我生的一切”,“我要使我快乐”。她渴望别人理解自己、关心自己、热爱自己,但灰色的求爱者、令人窒息的生活环境,都使她感到无聊、苦闷。她最大的苦闷就是精神上的空虚和寂寞。大革命的失败,击碎了她个性解放的理想和希望,现实社会不允许她去追求她所希望满足的欲望。虽然她已在女友蕴姐的遭遇中看到了恋爱至上主义的无望,但在彷徨无着的时候,又不自觉地操起了恋爱自由的武器,企图在恋爱的世界中构筑精神的安乐窝。她几乎把所有的精力全花在恋爱上,并把恋爱视为生活中唯一的“大业”。苇弟的爱虽然真挚,但因为不理解她,始终激不起她的热情,甚至给她增添了许多烦恼。就在这时,风度翩翩的凌吉士出现了。凌那俊美的外表,燃起了莎菲不可遏制的激情。她狂热地爱上了这位南洋客,对生活充满了希望。一段时间后,她逐渐发现在凌吉士“那丰仪里是躲着一个何等卑丑的灵魂”,不由得深深地失望了。她鄙视凌吉士卑劣的灵魂,根本不爱这个不懂爱情为何物,只知道从女人身上寻找一时的肉感享受,热衷于升官发财的南洋客,却又倾慕于他的丰仪,并接受他的“爱”的表示,尔后又鄙夷自己。这样,在灵与肉、爱与恶的纠葛厮杀中,她陷入了更深的痛苦之中不能自拔。梦想破灭的打击,使莎菲由不顾一切地追求爱情转而怀疑爱情,怀疑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最后发出了痛苦的绝叫:“悄悄地活下来,悄悄地死去,啊!我可怜你,莎菲!”   比起梦珂来,莎菲有着更为孤傲不羁的个性,更坚决彻底的反抗精神和更加深刻的苦闷烦恼。这是一个彻底决别了旧家庭,勇敢地寻求新的热烈痛快生活的少女,莎菲的叛逆是真正义无返顾的。她的愤世嫉俗、清高自负、骄纵狷傲甚至有些玩世不恭的态度,都包含着作者对传统伦理道德的蔑视和挑战。在莎菲身上,“女性的自我意识空前凸现,自尊心得到了最大满足的程度。”[4]。莎菲这一形象是丁玲在性爱的形式下,从人性角度对女性生存意义进行的探求,这种探求体现了丁玲与早期女作家不同层次的女性现代意识的觉醒。      二、女性主体意识的消遁      丁玲的小说《韦护》标志着创作转机的到来。这个转机从女性文学的角度看,便是女性自我的悄然消遁,女性的观察视角和话语的主体地位全线隐退,那梦珂、莎菲式的目光和女性的自我审视,自我拷问的意识消失了。在1930年加入左联,特别是在胡也频牺牲后,丁玲创作中的女性意识完全为“革命”话语所笼罩,并将女性意识消融在以男性为本位的传统文化之中。   韦护原也是个浪漫的青年,以后走上了革命的道路,遇到丽嘉后则陷入热恋之中,严重地影响了韦护的革命工作。于是在革命与恋爱这二元对立中,丽嘉成了囚禁韦护的牢笼,成了他的绊脚石。无独有偶在《一九三O年春上海》(之一)中的美琳,出于对作家子彬的崇拜而结合。她不满于过幽闭、高雅的安乐生活,在知识分子出身的共产党员若泉的影响和指导下,走出家门,走上了十字街头,走向社会参加工人运动。在这里美琳虽有反叛子彬的一面,但也终究难掩她是在男性的启迪下走上进步之路的被动一面。美琳只不过由崇拜子彬,转而崇拜革命者若泉。在这些小说中,女性变成了被讲述、被解释、被规定的沉默的客体。在这“革命与爱情”的二元对立模式中是以男性为中心的,是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