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解读欧洲17―18世纪中国风建筑
解读欧洲17―18世纪中国风建筑
摘要: 文章以德国的“凡尔赛宫”――勃兰登堡的“无忧宫”为例,探讨1718世纪在启蒙运动影响下中国与欧洲的建筑艺术与文化交流。经过几个世纪海上丝路源源不断的器物交流所带来的文化与文明交流,再度伴随宫廷贵族的艺术消遣而刮起了强劲的“中国风”。因帝王品味嗜好影响的宫廷文化带来的建筑材料创新性运用,产生了建筑艺术及建造工艺的转译与变化。精美的瓷器,是腓特烈二世童年与祖父把玩的艺术品,他创新性地以瓷设计建造了“中国茶室”,凸显出腓特烈式“洛可可”建筑艺术中的“中国风”建筑。
关键词: 1718世纪;欧洲启蒙运动;德国“无忧宫”;中国风建筑
中图分类号:TU86(5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16)03-0077-08
翻开世界文明画卷,欧洲1718世纪,出现了许多追求奢华的宫廷建筑与园囿。法国国王路易十四宣称“朕即国家”,为满足个人爱好及获得无上权威,为使法国获得显赫地位,以巨大代价建造了以“巴洛克”风格为主的凡尔赛宫。,在腓特烈二世(Frederick Ⅱ统治时期,普鲁士为欧洲所瞩目。此时由腓特烈二世兴建的勃兰登堡普鲁士宫廷园林与宫殿――“无忧宫”,被后世称为德国的“凡尔赛宫”。②
“无忧宫”位于柏林西南的波茨坦市,是勃兰登堡州府所在。它处于哈韦尔河中游,冰川时期形成的地理景致犹如田园诗,森林稠密、湖泊众多、气候温和,市内谷地与冰川留下的堆积山丘交替,市南部尤其明显。努特河在市内注入哈韦尔河。最高点海拔114.2米,最低点为哈韦尔河面,海拔29米,是王公贵族消夏的绝佳地点。
,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二世在位期间,他选中了曾是勃兰登堡波茨坦最著名的霍亨索伦家族宫殿旧址来建造自己的行宫桑苏茜(Sanssouci)。相对而言,建成后的夏宫规模较法国的凡尔赛宫小,建筑风格以“洛可可”风格为主。桑苏茜(Sanssouci)源于法文,意为无忧,故又名“无忧宫”。
199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无忧宫”建筑与其宽广的公园,一同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原因之一为:“无忧宫”的宫殿与园林,可视为普鲁士的“凡尔赛宫”。她是18世纪欧洲艺术的合成品,结合了当时君主制背景精神下的建筑创意与地景设计。
一、 桑苏茜――“无忧宫”
1740年,腓特烈二世继位,便下令御用建筑师乔治?温彻斯劳斯?冯?克诺伯斯多夫(Georg Wenzeslaus von Knobelsdorff)在柏林建造能与自己帝王身份相称的宫殿。1744年,腓特烈大帝将目光转向了波茨坦,为了远离宫廷生活的繁文缛节,他规划了沙丘上的梯田状葡萄园。在六层曲形梯田露台的最上层,建造了自己的墓穴。在葡萄园建成后不久,腓特烈大帝于1745年1月13日,在王室内阁颁布了有关“在波茨坦建造一座令人愉悦的宫殿”的决议。这所宫殿用来承载盛大华丽的典仪之后的休闲功能。同年4月14日,行宫的地基落成。
基于个人的需要及品味,腓特烈大帝自行绘制了草图,委托乔治?温彻斯劳斯?冯?克诺伯斯多夫,根据草图完成了设计图。克诺伯斯多夫最初提议,将这座宫殿建造成一个带有高耸基座和地下室的宫殿,将主要楼层垫高,同时也离梯形露台的边缘更近,以便于从山下就可以一览无余。然而,此提议遭到腓特烈大帝的拒绝。为了舒适与便利,宫殿仅为一座以山为基座的满足个人私密生活的单层建筑,腓特烈大帝不想要雄伟的宫殿,而是要以“花园与酒”为主题,与大自然无限接近的个人化宫殿。
的时间里,这座“洛可可”式的避暑休闲夏宫,完成了其设计与建造。“无忧宫”正面整体呈一字型,位于宫殿中央圆厅正中的大厅呈椭圆形向外突出,很好地强调了南侧向花园敞开并为花园所围绕的外观,令主人不必走很多台阶就可以到达宽敞的露台并到达花园。建筑侧面设置了镀金格架支撑的凉亭,将建筑与园林联系起来。大厅东侧接邻5个王室居室,西侧则接邻5个客房。在宫中,腓特烈大帝创造了田园牧歌式的退隐生活氛围,以便从宫廷礼仪的桎梏中逃离,发展自己的个性与爱好,他身边常常围绕着自己喜爱的艺术家与音乐家。除去英法7年战争时期,腓特烈大帝每年从4月至10月都住在宫中,直到1786年去世。他将宫殿命名为“无忧宫”,名字镌刻在中央大厅的柱上檐部,代表他对无忧无虑的美好时光的永恒憧憬。
1. 布局 “无忧宫”位于波兹坦西部,面积达290 公顷的公园环绕着宫殿与台地形葡萄园。园林主轴线是一条东西向林荫大道,始于园林入口,从宫前穿过,延伸到新宫。严谨的轴线上有喷泉、林间空地、花床、树篱、雕像、方尖碑和希腊神话中花神、果神雕像,立于东部入口,以强调花园、果园和蔬菜园间的联系。但是整座园林并不是中轴对称的。在“无忧宫”前,人们最先经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