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解析英汉谚语中性别歧视现象
解析英汉谚语中性别歧视现象
摘 要:语言是现实社会的一面镜子,能够真实的反映这种社会习俗及价值观念,而作为语言中的精华―谚语更是浓缩了文化的内涵。因而从谚语中探索性别歧视更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和极强的说服性。本文从社会地位,言语行为,才智,婚嫁等方面阐述性别歧视在英汉谚语中的具体体现,目的是通过对英汉谚语的分析揭示语言中对女性的歧视,从而提高人们关于性别歧视的意识,帮助人们减少,继而消除在日常生活以及语言中的性别歧视现象。
关键词:谚语;对比;性别歧视
英国语言学家帕尔默说:“语言忠实反映了一个民族的全部历史、文化,忠实反映了它的各种游戏和娱乐、各种信仰和偏见。”因此语言就不可避免地带有性别歧视色彩。“性别歧视”(sexism)是美国的女性主义者受“种族歧视”(racism)一词的启发而创造的词汇,《朗曼英语词典》对它的解释是“以性别为基础的偏见”,它通常指男性对女性的歧视。英语语言中存在着大量的性别歧视现象。语言是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语言中所折射出的性别差异和性别歧视并不是由语言符号本身的自然属性所决定的,而是特定社会的价值观念和民族思维方式在语言中的必然反映。
而谚语是人类智慧的结晶,语言学家把它形象地喻为“民族之明镜”,“语言活化石”。谚语反映的内容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如一本小型百科全书,性别歧视部分也就自然而然地包括在内。本文将从不同的方面分别讨论性别歧视在英汉谚语中的表现。
一、英汉谚语中性别歧视的表现
1.社会地位方面
自古以来,女性就一直处于被压迫、被欺凌的社会底层。美国印第安纳大学英语系的一则野餐通知上写道―Good Food! Delicious Women! 将女性比作美味佳肴的说法,在英语里司空见惯,如“A fair woman without virtue is like palled wine”(美女无德,淡酒一杯)。汉语中的“秀色可餐”也反映出女性低下的社会地位,她们如同盘中的食物一样,充当着“软弱被动”的性别角色。类似的英语谚语有:“A man of straw is worth of a woman of gold”(稻草男儿抵得上金玉女子);“All women may be won”(没有征服不了的女子)。类似的汉语谚语也有很多,如:“打老婆,骂老婆,手内无钱卖老婆”; “菜刀不磨成死铁,女人不打成妖孽”;“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等等。
上面这些英汉谚语都反映了女性被歧视的社会地位。根据《圣经》记载,上帝首先创造出男人,男人是万物之源,是世界的主宰,女人只是男人身上的一根肋骨做成的。可见上帝在创造人类时就把男人放在统治地位,女人只处于从属的社会地位。中国道家学说也是一种男权主义哲学,“三从四德”(“三从”即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即妇德,妇言,妇容,妇功)顺应男性统治阶级的要求,并深深地打上了歧视妇女的烙印。
2.言语方面
说到女性的言语行为,人们通常想到的就是女人话多、没完没了。这一点在英汉谚语中都有体现。在英语谚语中,这方面的例子有很多,如:“Words are women ,deeds are men”(女子嘴巧,男儿实干);“One tongue is enough for a woman”(女人亏得只有一张嘴);“A woman’s tongue wags like a lamb’s tail”(女人饶舌如同羔羊摆尾)。汉语谚语中诸如此类的例子也有很多,如:“三姑六婆,嫌少争多”;“三个女人一台戏”;“女人舌头上没有骨头”等。
这些英汉谚语都把女性描述成喋喋不休、多嘴多舌、爱扯是非的人。但是搬弄是非、无中生有的行为男女都有,而谚语中却没有出现男性的词语,这充分显示出谚语中对女性的歧视。
3. 才智方面
中国传统的思想认为“女人头发长,见识短”,“女子无才便是德”,“十个女子九个驴”,认为女性无知无识,缺乏学习的天分。而当女子循规蹈矩之后 ,又骂她们头发长见识短,是“妇人之见”,妇人的建议无人重视,她们在家庭事务中毫无发言权。男人这种矛盾的言论其实是为了体现出男人需要女性的愚昧无知来衬托他们的博学多才。英语中这种歧视女性的谚语更是不胜其数,如:“When an ass climbs a ladder ,we can find wisdom in women”(毛驴登梯时,女人有才智); “Women have long hair and short brains”(女人头发长,见识短); “A woman’s advice is never to seek”(女人的建议一文不值);等等。这些都是对女人才智的否定。
4.婚嫁方面
婚姻是文化的一个方面,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