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眼睛在人物画中传神作用
论眼睛在人物画中传神作用
摘 要:国画是中国传统的绘画艺术,具有浓厚的历史沉淀。作为一门具有很强技巧性的学科,国画经过岁月的洗礼,有较多的划分方法,而人物画则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枝干,要创作一幅形神兼备的人物画,除了经营位置,用墨设色,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对人物眼睛的描绘。在中国人物画中,对于眼睛的刻画是一个重要而值得研究的命题。
关键词:眼睛;传神论;表达方式;中国画
一、早期人物绘画眼睛的表达方法
顾名思义,作为中国传统画科的重要分支,人物画最注重的就是对人物的面部和肢体形态的刻画,中国人物画家主张以神写形,抓住有利于传神的眼神、手势、动作等细节,而这其中眼睛则是最重要的一点,因为一双眼睛可以很好地表现人物千变万化的情绪、情感甚至是人生经历,对于眼睛的刻画描绘是人物画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中国自古就有一个成语叫做“画龙点睛”,出自唐朝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张僧繇》:“张僧繇于金陵安乐寺画四龙于壁,不点睛。每曰:‘点之即飞去。’人以为诞,因点其一。须臾,雷电破壁,一龙乘云上天,未点睛者皆在。”用以比喻画家的技艺高超,也从侧面阐述了眼睛在一幅画中的重要性,表明对于眼睛刻画得优劣与否是评判画的好坏的标准之一。此后东晋著名画家、早期理论家顾恺之则更好地表达了这一观点,他说过:“四体妍媸,无关于神明,传神写照,尽在阿堵之中。”这句话是说人的躯体是有形的,没有什么特别微妙的地方,而人的“神”是无形而精妙绝伦的,人的眼睛里所传达出来的情绪,是任何肢体动作都无法比拟的,由此可见“眼睛”在人物画中的重要性。
纵观中国画历史,许多画家都对此进行过探究,比如说:吴道子、梁楷等。吴道子在眼睛的处理上,有着属于自己的独特形式和风格,据史册记载,吴道子在画人物画时,总是将眼睛放在最后,当把其他的细节处理完毕后,他会将画挂起,细细揣摩画中人物的内心和精神世界,最后在眼睛部位圈点,便使画中人物变得极为传神。
无独有偶,宋朝写意大师梁楷画人物画时,也极为重视眼睛的刻画,作画时没有多余的勾染,每次落笔都精确到位,他画眼睛时,多使用勾和点的技巧,用笔勾勒出眼睛的形状,最后点出瞳孔,这种方法与他整体绘画中“简笔”的创作方法相呼应,成为一大亮点。
人物画的难点在于“点睛”,而这其中传神的关键又在于瞳仁。在创作人物画时,眼睛往往是重头戏,在作画时,勾勒,淡墨分染,浓墨复勾,每一步都不能马虎,要使画中人顾盼生姿,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刻画人的眼神,要达到不论从哪一个角度看,就好像画中人正深深地凝视着你。
早期人物绘画中,虽然并没有系统对“眼睛”的画法进行论述,但却在艺术作品上有了具体的体现,在对眼睛的刻画上,画家各有自己的一套手法,但是却殊途同归,注重“传神”,在眼睛的处理上,或许简单,但绝不呆板。
二、以顾恺之为例,分析对眼睛描绘的重要性
眼睛是窥探人们心灵的窗口,不论一个人的自制力有多强,但是他都没有办法掩饰自己眼中的情感,眼睛刻画得好坏,成为了评判一幅画优劣的重要标准。
在西方,罗丹大师对于乌东雕像的评论:“他钻凿了那眼珠,在那上面他添上了又有神韵又微妙的笔触,在闪耀和晦暗之间,仿佛眼球上闪射着亮光。而且这些脸上的眼光多么有变化,伏尔泰的慧黠,富兰克林的淳朴,米拉波的威严,华盛顿的庄重,乌东夫人的愉快温婉,雕塑家的女儿和那两个逗人的小勃龙尼亚的调皮。对这位造像家来说,眼神的表现就占了神态的一大半。”无独有偶,鲁迅先生总结自己的创作经验时也这样说过:“总之是要极省俭的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我以为这话是极对的,倘若画了全副的头发,即使细得逼真,也毫无意思。”由此可见,描绘眼睛的重要性在各个领域都可见一斑。
那么下面我们就以顾恺之为例,一斑而窥全豹,深入分析眼睛描绘的重要性。
(一)顾恺之与他的“传神论”
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佛教传入,玄学的盛行,社会动荡不安,统治阶级内部斗争愈演愈烈,文人们的理想抱负得不到发展的空间,从而转向探究人的内心和精神世界,在这个大的背景下,顾恺之“传神论”应运而生,绘画也随之转向传神,从起初简单的图案形式和画面表达转而上升到表现人的深层精神。
顾恺之(344年-405年),字长康,小字虎头,晋陵无锡(今江苏无锡)人,博学多才,长于绘画,有“才绝,画绝,痴绝”的三绝之称,代表作有《女史箴图》,《洛神赋图》。作为六朝三大画家之一,也是最早的美术理论家,顾恺之的画论和他的作品一样突出,他在绘画领域提出了“传神论”,其现存的画论有《论画》、《魏晋胜流画赞》和《画云台山记》三篇,这是中国最早的专门画论。在这三篇以及《世说新语》(南朝刘义庆著),《晋书?顾恺之传》(唐朝房玄龄著)等书中,就第一次明确提出绘画重在“传神”、“写神”、“通神”的观点。由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