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黄这一颜色词语言文化意含.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试论黄这一颜色词语言文化意含

试论黄这一颜色词语言文化意含   [摘要]汉语的颜色词蕴涵着深厚的汉民族的文化心态和感情色彩。本文对“黄”字本义和引申义的探讨和对“黄色”词语的文化意义的阐释可为佐证。   [关键词]黄 本义 引申义 文化联想      一、引言      黄色是我国古代正色之一。五色之中,青白赤黑四色分别代表东西南北四方,黄则被视为“中央之色”。班固《汉书#8226;律历志》载:“黄色,中之色,君之服也。”在《白虎通义》中,班固对黄色的解释又加入神学和儒学的观点,认为“黄色,中和之色,自然之性,万世不易。”即黄色是万世不易的大地自然之色。这种色代表了天德之美,也就是“中和”之美,所以成为尊色,成为高贵的正色。      二、“黄”的字形      曾有不少学者对“黄”字做过训释,郭沫若认为“黄”的造字是人佩玉。张清常也认为“黄,本象佩玉之形。”他们认为“黄”是“人佩玉”,是用“璜”来训释“黄”。唐兰认为:“黄字古文,象人仰面向天,腹部张大,是《礼记#8226;檀弓》‘吾欲暴?范?奚若’的?返谋咀帧!碧菩?之也认为“黄字是一个会意字,是指一个得了膨胀病和黄疸病的人的肤色。”。《说文解字》:“黄,地之色也。从田,从亦声。段玉裁注:“玄者,悠远也,则为天之色,可知。易曰:夫玄黄者,天地之杂也,天玄而地黄。”于是将“黄”解释为“地气之光色”。潘峰经过考释,确认“黄”其实是个象形字,其造字义是“孕妇”。   以上各家对“黄”的字形字义的训释各有所持,从分析中我们可知,古人给颜色词造字形很不容易,或借丝织物,或借玉石矿物,或借火光,或借人形,都是以具体事物衬托,再加上借表音等办法来产生颜色词,体现了“近取诸身,远取诸物”的造字原则。但无论采用何家说法,都有一个共同的结论,那就是“黄”的造字符表义时间都比较短,而表示“黄色”的意义时间都比较长,用途也更加广泛。      三、“黄”的本义与引申义      1.“黄”的本义   “黄”用来指代含有色彩“黄”的意义的许多事物。《诗经#8226;鲁颂#8226;?o》:“有骊有黄,以车彭彭。”毛传:“黄马曰黄。”孔颖达疏:“黄而赤色者直名为马。”成语“飞黄腾达”中的“黄”,也是指神话传说中的“黄色神马”。   《诗经#8226;齐风#8226;著》:“充耳以黄乎而,尚之以琼英耳。”毛传:“黄,黄玉。”   《礼曲礼》:“君子敬黄发”。疏:“人初老则发白,太老则发黄。”《?┒?雅#8226;释诂》:“黄发……老,寿也。”黄,指老年人。   《汉书#8226;平准书》:“禹夏之币,金为三品,或黄,或白,或赤。”司马真索隐:“黄,黄金也。”   《灵柩经#8226;师传》:“肠中热而出黄如糜,齐以下皮寒。”黄,粪便。   苏轼《江城子#8226;密州出猎》:“左牵黄,右擎苍。”黄,黄狗。   “黄”在被借代的过程中,有的获得了专用称名,中古汉语以前的典籍称“黄河”为“黄”。   《淮南子#8226;汜论训》:“古之伐国不杀黄口。”高诱注:“黄口,幼也。”《新唐书#8226;食货志》:“凡民始为黄,四岁为小,十六为中,二十一为丁,六十为老。”   2.“黄”的引申义   “黄色的波长短,不容易分辨,有轻薄、软弱的特点,而且在光照下常有失色的表现,因此,又给人以衰落、颓废、腐烂的心理联想意义。”   《诗经#8226;小雅#8226;何草不黄》:“何草不黄。”朱熹注:“草衰则黄。”虞信《奉合夏日应令》:“麦随风里熟,梅逐雨中黄。”黄,成熟。   1887年,法国出现了一个由工贼控制以破坏罢工的假工会,因其窗户用黄纸裱糊,而被罢工的工人称为“黄色工会”。汉语接受这个外来词时,与“黄”的“枯萎”语义相交汇,产生了“反动”、“堕落”等引申意义。   远古时期,婴儿出生率非常低,妇女容易流产。由此,“黄”由“流产”引申为“计划落空”或“事情失败”。   “黄”包含“性”的义素,由此引申为含有“色情”的语义,同外来文化交汇时,其语义又得到进一步的引申。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到“黄”的语义,一方面源自它的造字义的引申,另一方面,与外来文化的交汇,强化了某些语义内容。      四、黄色词语的文化联想意义及其变迁      华夏民族自古生活繁衍在黄河流域,耕种在黄土地,吃的是黄米,饮的是黄河水,生成黄皮肤,黄色与汉民族结下了不解之缘。   汉语的黄颜色,细分种类很多,例如:正黄、金黄、淡黄、土黄、蛋黄、橘黄等等。在古代,黄色象征神圣、皇权、尊贵、崇高、庄严、土地、国土等文化含义。两千多年前,汉民族就用五种颜色代表五行,即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同时五色也代表“五方”,即东、南、西、北、中五个方位。其中“五行”的“土”和“五方”的“中”都用黄色代表。所以,黄

文档评论(0)

151****19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