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理论视角下中国政府工作报告与美国国情咨文对比研究.docVIP

评价理论视角下中国政府工作报告与美国国情咨文对比研究.doc

此“经济”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评价理论视角下中国政府工作报告与美国国情咨文对比研究

评价理论视角下中国政府工作报告与美国国情咨文对比研究   【摘要】随着系统功能语言学三大元功能之一的人际功能地不断发展,一种新的语篇分析方法――评价理论应运而生。评价理论诞生之初,主要应用于历史、文学、新闻语篇,后来逐渐扩展到政治语篇的分析,主要是对英文文本的分析,很少涉及到汉英对比研究。本文以评价理论为理论框架,对中国政府工作报告与美国国情咨文进行对比分析研究,旨在探究态度评价资源在两种政治文本中的分布规律,进一步探究此规律产生的原因,以期为语篇分析教学及研究提供一些经验。   【关键词】评价理论 政府工作报告 国情咨文 态度系统   【Abstract】With the continuing development of interpersonal function-one of the three meta-functions in SFL, a new method of discourse analysis appears. That is Appraisal theory, at the beginning of Appraisal theory birth, its application focuses on popular discourses and later extends to political discourse. But the researches haven’t referred to the contrastive study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This paper adopts Appraisal theory as the theoretical framework to undertake the contrastive study between Report on the Work of the Government Government and the State of the Union Address , aiming at finding out the distribution principles and reasons and providing some implications for the teaching and research of discourse analysis   【Key words】Appraisal theory; Report on the Work of the Government; State of the Union Address; attitude system   引言   ?魍车南低彻δ芾砺酆雎粤硕源驶悴愕姆治霾⑶颐挥卸陨缁岱?号范畴进行系统的分类,缺少对于说话者如何通过语言赋予语言对象价值,也就是赋值语义的研究,为了填补这一缺陷,马丁在1991-1994年间主持了一项名为“得体写作”的项目,后来由他和他的同事进一步概括为评价理论。评价理论主要包括态度系统,介入系统和级差系统。最初评价理论主要关注的是叙述类语篇中的情感。后来扩展到文学批评、纸质媒介、广告话语以及历史话语等话语类型中。近些年随着评价理论在中国的迅猛发展,更多的学者把研究焦点聚集到政治语篇上,用评价理论分析政治语篇中的评价资源。如饱坤(2009)在其硕士论文中应用评价理论分析了英语政治新闻语篇,许倩倩(2015) 运用评价理论分析了美国国情咨文中的评价资源,卢杨(2016)运用评价理论分析了1993-2013年美国总统就职演说辞。由此可见评价理论作为政治语篇的一种分析方法已日渐成熟并具有普适性。为了进一步验证评价理论的在汉英政治语篇分析中的普适性,促进评价理论的进一步发展,本文选取中国政府工作报告与美国国情咨文进行对比研究,以期发现两者在评价理论框架下态度资源的分布情况和原因,为语篇分析教学及研究提供一些借鉴经验。   一、理论基础   语言除具有表达讲话者的亲身经历和内心活动的功能外,还具有表达讲话者的身份、地位、态度、动机和他对事物的推断,参加社会活动,建立社会关系等功能,语言的这一功能被称为人际功能,是韩礼德在上世纪50年代提出的语言三大纯理功能之一。在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的基础上,澳大利亚语言学家马丁教授进一步发展了语言的人际功能,创建了评价理论,旨在评价语言使用者如何利用话语资源表达赋值语。后来他与他的同事又把评价系统细化为态度系统、介入系统和级差系统三个次系统。三个次系统下又有各自的细小分支。态度是指心理受到影响后对人类行为、文本/过程及现象作出的判断和鉴赏。因此态度系统又分化为判断系统、情感系统和鉴赏系统。语言使用者利用介入手段调节对所说或所写内容所承担的责任和义务。语言使用者是否介入责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