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随迁老人社区融入问题浅析
随迁老人社区融入问题浅析
根据第四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的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经达到2.12亿,占总人口的15.5%,预计到2020年将达到2.43亿,约占总人口的18%,我国正快速向着高度老龄化社会的方向发展。
近年来,随着城市户籍的放开,使得落户城市不再那么困难。逐渐地,一些人从早期的外来者慢慢融入所在的城市,成为城市的一份子,进行迁徙、定居,这其中有相当多父母双方或者一方会跟随亲人到迁徙地定居,这样就出现了一批特殊的人群――随迁老人。这些老年人,不仅面临着生活环境的转变,还面临着生活习惯的调整,甚至是思维方式的蜕变。他们需要在陌生的城市里重建生活圈子、人际网络等。如何应对人口老龄化的调整?如何让随迁老人更好地融入城市社区,成为真正的“城里人”?随迁老人是一个新的边缘群体,其城市社区融入不仅仅是个人的问题,也关系到家庭和谐、社区和谐乃至社会和谐。本文将对这个群体在融入城市后生活方式的困境和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进行分析。
一、概念界定
(一)随迁老人
当前学术界对“留守儿童”“留守老人”研究和定义的比较多,对随迁老人目前学术界尚无公认的概念界定,有的认为是相对于“北漂”的“老年漂”,有的认为是移居老人、候鸟老人、进城老人或者是外来老人等。笔者认为,随迁老人是跟随亲人(主要是子女)异地迁徙的、年龄在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计划在居住地长期生活,已经退休或者无业,其中包括跟随亲人一起居住和不一起居住。
(二)社区融入
从社会学的理论视角来看,社区融入是处于弱势地位的主体能动地与特定社区中的个体与群体进行反思性、持续性互动的社会行动过程。
二、随迁老人城市社区生活状况分析
(一)迁徙因素分析
根据笔者的走访调查和部分文献研究发现,首先,随迁老人异地迁徙定居主要是为了举家团圆和照顾下一代孙辈的未成年人。中国虽然有父母在不远游的古话,但现实的就业压力使子女不得不背井离乡异地谋生,快节奏的生活,激烈的竞争压力,也使得部分年轻人无暇照顾自己的孩子,老人跟随子女来到城市,既解决了子女下一代无人照顾的问题,又使得阖家团圆。其次,可以实现居家养老。老年人到城市可以享受较好的物质生活条件,可以得到更好的医疗保障,可以随时得到亲人的照顾。
(二)经济因素分析
1.收入状况。根据《城市随迁老人的生活状况与社会支持网络研究》所做的调查表明:随迁老人的主要经济来源中,由子女提供经济来源居首位,占调查样本的51.4%;其次是老年人自身的收入或者以往的储蓄,占调查样本的42.4%;其他收入来源所占的比率非常低,比如养老保险收入占调查样本的2.7%,由政府救助的收入占调查样本的2.1%,其他情况收入占调查样本的1.4%。
2.支出情况。老年人的经济支出方面,主要用于日常生活开支和自身保健医疗需要。根据上述文章的调查显示,日常生活费用支出占调查样本的40.7%,医疗保健费用支出占调查样本的34.9%,休闲健身娱乐活动支出占调查样本的15.3%,钟点工、保姆费用支出占调查样本的6.7%,其他费用支出占调查样本的2.4%。
(三)时间因素分析
在随迁老人的日常生活中,大部分时间用在“二人转”上,要么是围着锅台转,要么是围着子女转。根据上述文章的调查显示,时间花费最多的主要是在做家务上,占样本总数的28.9%,其次是照顾配偶,占了20.8%,照顾子女孙辈上,占了16.8%,看病吃药占了13.2%,养生保健占了11.2%,娱乐休闲占了8.1%,其他占了1‰这表明,随迁老人在家主要是做家务、照顾配偶和子女孙辈,在身体的养生保健及精神的娱乐休闲上花费的时间都很少。
三、随迁老人城市社区融入存在的问题
(一)生活比较枯燥、单调
大多数异地迁徙的随迁老人来自不同的城市,他们进城的大部分任务就是做家务劳动和照顾子孙。中国的家庭观念决定着老年人口的育儿观念,他们把子女抚养成人,培养子女上学就业,还要帮助子女成家立业,接着还要帮助子女照顾孩子,可以说是倾尽所有,用一句话概括就是可怜天下父母心。所以这些随迁老人的大部分时间都用在了做家务事上,属于自己的时间较少,生活相对比较枯燥、单调。
(二)城市比较大,老年人生活不太便利
城市的飞速发展,使得城市的框架像摊大饼一样不断拉大,同时很多城市小区建筑风格又大多雷同,在有的老人眼里,社区里的单元楼都一样。许多老年人对于在偌大的城里方便快捷地找到菜市场甚至是回家的路,都感觉到不便。大城市生活成本比较高,物价比较昂贵,与老家便利便宜的生活用品对比,来自乡土社会的老年人会感觉很难适应城市昂贵的商品价格。不舍得买,找不到便宜的商品,出门不方便成为随迁老人生活的最大障碍。
(三)医疗成本高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