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莱诗歌认知诗学解读.docVIP

雪莱诗歌认知诗学解读.doc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雪莱诗歌认知诗学解读

雪莱诗歌认知诗学解读   内容摘要:本文从认知诗学的视角分析了雪莱的诗歌Love’s Philosophy。结果表明雪莱的诗歌总体上与浪漫主义时期的风格保持一致,但同时雪莱的诗歌有着自己的独特风格。本文同时对这首小诗进行了认知诗学的解读,发现这首诗在形式和意义两个方面有机统一,是英诗中优美的哲思小品。   关键词:认知诗学 雪莱 Love’s Philosophy 行动链   一.引言   作为英国浪漫主义时期的伟大诗人之一,雪莱的诗歌的取材、风格和思想可谓独树一帜,因此也引发了学界对其诗歌的广泛研究。关于雪莱诗歌研究的文献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将雪莱的诗歌做总体宏观的考察以发现其诗歌的及其思想的宏大主题,如罗义华(2008:133)研究了雪莱诗歌和道德之间的关系并指出“博爱、平等、自由构成了雪莱诗歌世界中关于人类德性的基本精神底?N”。占多数的第二类研究是从微观角度出发对雪莱的诗歌进行解读,如对其诗歌《西风颂》(陆建德,1993;李世荣,2012)、《奥西曼迭斯》(袁宪军,2005)、《含羞草》(刘晓春,2011),等等。目前尚未见从认知诗学角度来研究雪莱的《爱的哲学》这首诗歌。   二.认知诗学研究   认知诗学研究范式的兴起要溯源到20世纪的认知科学研究以及语言和文学研究中的认知转向(刘文,2007;熊沐清,2008)。西方学者一般认为将认知科学引入文体学并进行文本分析有助于对文本进行新的解读(Stockwell,2002;Burke,2005)。随后,国内外大量的实证研究不断涌现,例如,Hamilton(2005)从认知修辞学角度分析了Emily Dickinson的三首诗歌;Freeman(2005)分析了Sylvia Plath的诗歌,黄川眉(2011)分析了艾略特的《荒原》等等。认知诗学的研究理念和方法不仅适用于诗歌的分析,同样适用于分析小说和戏剧等多种文类,在此不一一列举。这些研究表明用认知诗学的研究方法来重新解读雪莱的诗歌《爱的哲学》是可行的。   三.研究框架   本文的研究框架是认知语言学中的认知语法,具体而言是Langacker(2008)的认知语法。该理论提出的两个重要概念原型性(prototypicality)和行动链(action chain)是本文分析的两个主要工具。这两个概念在Stockwell(2002)的论述中被进一步完善以适应文体分析(图1和图2)。   图1:话题的原型模型   简而言之,话题的主语选择和和占据话题位置的事物遵循一定的认知规律,图1中从左上角至右下角的不同话题对象的选择和出现的位置是从最典型到最不典型的等级顺序排列的。   图2:行动链模型   以典型性思想为指导,图2表明了行动链的典型程度及其关系。最常见的行动链当属第二栏,其意义为动作发出者(agent)以主动的意愿引起食物移动,而接受者(patient)接受动词所传递的能量,动作发出者所使用的事物则是工具(instrument),如果动作发出者的动作是思维活动,那么他就是体验者(experiencer),如果动作发出者从一个地点移动到另一处那么他就是移动者(mover)。如果动作的参与者(participant)只是表达存在而不实施具体行为,如His face was red或She was there,这样没有能量传递,那么其语义角色(semantic role)就是零度(zero)的。在有些情况下,参与者在述谓结构中不发生任何改变,如I love Paris或I have a copy of the book,那么它就被称作独立(absolute)的。有时,事件的表述让人感觉它们似乎是自己自动发生的,如The glass broke或The tree fell over,那么此时参与者就是主题(theme)(Stockwell,2002:63)。   四.Love’s Philosophy的行动链   雪莱小诗《爱的哲学》共有两个诗节,为了便于分析现将两个诗节的行动链总结如下:   第一诗节:mingle mingle mix is mingle mingle   第二诗节:see kiss clasp forgive disdain clasp kiss are kiss   第一诗节的第一和第二行从形式上来看动作发出者通过实意动词将能量传递给动作接受者,是典型的话题和句法结构,使得整首诗歌在开始时显得中规中矩,没有认知上的反差。然而,仔细一看,动作发出者的话题的典型性似乎不够强烈,因为占据主语位置的动作发出者并非是有生命的人,而mingle一词在字典中有两种使用方式,一是~A with B,另一种则是直接使用该词,用来表达在社交场合中与人交往或混杂的意思。诗歌语言的模糊

文档评论(0)

130****976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