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制神经系统的功能2教学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3.影响突触传递的因素 对递质释放的影响 末梢Ca2+内流 突触前受体(presynaptic receptor) 对递质的重摄取(reuptake)和代谢的影响 对后膜受体的影响 上调(up regulation) 下调(down regulation) 4.兴奋性和抑制性突触后电位 (1)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 定义:突触后膜在某种神经递质作用下产生的局部去 极化电位变化。 机制:兴奋性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的相应受体,使通 道开放,后膜对Na+和K+得通透性增大,由于 Na+的内流大于K+得外流,导致局部细胞膜去极化。 (2)抑制性突触后电位(IPSP): 定义:突触后膜突触后膜在某种神经递质作用下产生 的局部超极化电位变化 机制:抑制性中间神经元释放的抑制性神经递质作用 于突触后膜使氯通道开放,产生超极化 5.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和抑制 取决于突触后神经元 EPSP和IPSP的代数和。 6.突触的可塑性 突触的传递功能发生长时间的增强或减弱 强直后增强(posttetanic potentiation) 突触前接受强直性刺激→突触后电位明显增强 机制:钙离子在突触前积累→突触前末梢释放递质↑→突触 后电位↑ 习惯化和敏感化(habituation and sensitization) 习惯化:反复刺激→钙通道逐渐失活→递质释放↓ 敏感化:腺苷酸环化酶被激活,cAMP↑→末梢释放递质↑ 长时程增强和长时程减弱(long-term potentiation) and long-term depression) 与学习和记忆有关 分类 主要成分 胆碱类 乙酰胆碱 单胺类 多巴胺、E、NE、5-HT、组胺 氨基酸类 谷氨酸、门冬氨酸、甘氨酸、GABA 肽类 下丘脑调节肽、ADH、催产素、 阿片肽 、脑肠肽、心房钠尿肽等 嘌呤类 腺苷、ATP 脂类 PG类 气体类 一氧化氮、一氧化碳 三、神经递质和受体 (一)神经递质概述 1.神经递质的鉴定 1)突触前神经元内具有合成神经递质的物质及酶 系统,能够合成该递质。 2)递质贮存于突触小泡,冲动到达时能释放入突 触间隙。 3)能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发挥特定的生理作用。 4)存在能使该递质失活的酶或其它环节(如重摄取) 5)用递质拟似剂或受体阻断剂能加强或阻断递质的作用 2.神经调质和调制作用的概念 3.神经递质共存 戴尔原则(Dale principle): 一个神经元内只存在一种递质,其全部 末梢只释放同一种递质。 递质共存现象: 一个神经元内可以存在,同时末梢也可释 放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神经递质(调质)。 4.神经递质代谢 合成、贮存、释放、降解、再摄取 (二)受体的概述 概念:位于细胞膜上或细胞内能与某些化学物质特 异结合并诱发特定生物学效应的特殊生物分子. 配体:激动剂、拮抗剂 1.受体的分类 分布部位分:突触前受体、突触后受体 生物效应分:与离子通道偶联受体;激活G蛋白和蛋白 激酶途径受体 结合递质分:胆碱能受体(N、M) 肾上腺素能受体(α、β) 5-HT受体、氨基酸类受体等 2.突触前受体 3.受体的调节 (三)主要的递质和受体 1.乙酰胆碱及受体(Acetylcholine,Ach) 1)分布: Ach能神经元: 广泛分布于中枢和周围神经系统,有 纹状体、上行激活系统、边缘系统等部位 胆碱能纤维: 躯体运动神经纤维 所有自主神经节前纤维 多数副交感节后纤维 少数交感节后纤维:骨骼肌血管和汗腺 2)功能:参与神经系统几乎所有功能 3)受体分类和分布: 胆

文档评论(0)

a1335558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