饕餮纹审美特征分析.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饕餮纹审美特征分析

饕餮纹审美特征分析   摘 要:美是人类物质及精神的至高境界,人类文明的进步与发展的标志即为美的观念之产生,它在人类进化史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传统的纹样是与中国古人的审美观念紧密相连的,从最初的味觉上的“羊大为美”的愉悦到后来孔子所提的“尽善尽美”的精神上的享受,人类的认识有了本质的升华,是上升至关乎伦理道德观念的更高层面的美。   关键词:饕餮;纹饰;艺术;审美   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14-0031-02   一、何谓“饕餮”?   作为殷周时代青铜器的主纹而在器物表面占统治地位的饕餮纹,具有一见之下难以把握和形容的形态,与其名称一样是难以捉摸和理解的存在。   首先,何谓“饕餮”?“饕”是贪财之意,“餮”则是贪食之意,二字常连用。关于饕餮,在《春秋左氏传》“文公18年”条目中有这样的记载:缙云氏有不才之子,不施惠与人,而专事贪饮食,夺财货,人因称之为“饕餮”,并将其与浑敦、穷奇、?杌等三凶合称为“四凶”。奉仕尧的舜,为除四凶之害,遂将彼等驱至天涯海角,以为防御魑魅之用。关于饕餮的外貌,《神异经》中的记载是,身躯如牛,颜面似人,腋下有目,能吃人。关于这则尧舜与四凶的神话,有人认为它是太阳神和黑暗神争斗的故事,也有人认为饕餮即边远地区的异族,这则故事讲述的是先民与他们的斗争。另外,《吕氏春秋》“先识篇”中“周鼎箸饕餮,有首无身,食人未咽,已害其身,以言报更也”的记述,并认为这是关于青铜器上饕餮纹的记载,是与现在我们用饕餮命名的兽面纹是一致的。人们之所以要在青铜器上表现饕餮,是因为希望以此为此器招来饕餮的神力,或者是希望以此来借助饕餮抵御魑魅的力量守护祭神的酒食。   由于汉代以后不少的著作已经将饕餮纹称为兽面纹了,因此后世兽面纹这个称谓比之饕餮更胜,因为它指出了这种纹饰的构图形式,而饕餮一词的含义似乎仅限于“有首无身”,绝大多数纹饰却并非如此。由于我在此文中谈的是纹样的审美特征,所以还是把后世的所谓兽面纹归纳于饕餮纹的发展和分支来作探讨。   二、饕餮纹的艺术特征   饕餮纹有自己的形式特征。它由以鼻棱为中心的眼、耳、角、牙、口和左右伸展的双?以及肢足而构成,但其中仅有颜面而?足俱阙的情况也较多。如此看来则饕餮的由来中含有与虎发生关系的部分;如进一步设想,则或许在饕餮的形象中也参杂有虎的某些印象。饕餮纹一直被沿用至西周、春秋时期,从殷代前期起持续约千年,形式上不断变迁。其主要特征是概括与夸张,通过器物表面的阴阳纹线装饰,辅以突出的点和块状的面,圆中见方、浑厚而有力,构成丰富的视觉效果。而其狰狞、威严的形象恰好符合当时人们对自然的崇敬和渴望获得神秘力量的审美追求。   在中国以饕餮为代表的纹样中,很清楚地看到曾使人亲身感受到其存在的诸神不断与人间世界拉开距离而渐行渐远的过程。古人们虽表现出对所谓神仙世界的怀疑,但同时,人们并未放弃对接近神界的努力。然而在经过了不断的战乱,朝代的更迭以及屡次的政治上的改头换面和思想意识形态上强制性的统一过程之后,由于传说的不可知性和人心的不安定,又因为与神对话“占卜”最为频繁密切的殷周时代的漫长岁月的时间距离,神界在后来已渐渐成为远在天之彼方、遥不可及、但堪思慕的所在。   可以说,中华民族的艺术形态除了受社会共奉的道德观念与审美心理的影响之外,同民族长久以来的思维方式也有密不可分的联系,而这种传统的思维方式是在这漫长历史长河里通达社会各个阶层的思维活动。反观中国古代社会,可以说是农业国家,人们主要的生存方式就是耕种与收获,大自然既是衣食父母,又是可以左右生死的神圣力量。如何顺其自然,与天地和谐共处,共生共存,这正是中国传统哲学观人与天地自然融为一个整体的“天人合一”。传统图案正式承载和记录下了先民们的这一朴素社会观,而且,古代社会家和国的本质结构相同,这种一致的家国关系,也是古人看待事物,分析自我的思维整体性的表现。   三、饕餮与传统纹样的演变规律   美是人类物质及精神的至高境界,人类文明的进步与发展的标志即为美的观念之产生,它在人类进化史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传统的纹样是与中国古人的审美观念紧密相连的,从最初的味觉上的“羊大为美”的愉悦到后来孔子所提的“尽善尽美”的精神上的享受,人类的认识有了本质的升华,是上升至关乎伦理道德观念的更高层面的美。可见,人类对美的认识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既在遵循传统的基础上发展又在其上演变,可谓在变与不变中辩证的前行着。   从饕餮到兽面、铺首至后世的龙凤纹样的演变,反映着古人类对生命的尊崇与探索从未止步过。最初,这些带有饕餮的器物是铭记某类事件而存在的,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文明的进步,这些带有原始文明气息的饕餮纹逐步退出历史舞台,被其它纹样所取代。但我们在以后器物、画像

文档评论(0)

189****768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