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魏晋隐逸之风兴起及对文学影响
魏晋隐逸之风兴起及对文学影响
【摘要】隐逸是我国古代文人向往或亲身体验过的生存状态。隐逸思想的产生有个人性格追求和生活经历的影响,也有世界观、人生观和佛道理念的交融渗透。魏晋时代,终于形成希企隐逸的风尚。隐逸不管是作为一种价值观念,还是作为一种行为方式,几乎自始自终都凸显于这一时期的文学的时空中。本文拟就魏晋隐逸之风的兴起原因及对文学的影响,做一阐述,不尽之处,见谅了。
【关键词】隐逸之风 玄学 山水文学 魏晋文学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0-0246-02
隐逸是我国古代文人向往或亲身体验过的生存状态,隐逸思想的哲学基础,无疑是儒道两家共同构筑的结果,仕进和隐逸,是士人们选择的两条不同道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这是对两种思想精髓的最好描述。其思想体现出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回归意识。隐逸思想的产生有个人性格追求和生活经历的影响,也有世界观、人生观和佛道理念的交融渗透。魏晋时代,终于形成希企隐逸的风尚。隐逸不管是作为一种价值观念,还是作为一种行为方式,几乎自始自终都凸显于这一时期的文学的时空中。本文拟就魏晋隐逸之风的兴起原因及对文学的影响,做一阐述,不尽之处,见谅了。
一、魏晋隐逸之风兴盛的原因
魏晋时期,隐逸演变成名士行为,而最后成为了一种风气,更是后代追论魏晋时不可或缺的一道奇异的风景。《晋书?列传第六十四?隐逸》中列举的“董京、夏统、朱冲、范粲、鲁胜、董养、霍原、郭琦、伍朝、鲁褒、泛腾、任旭、郭文、龚壮、孟陋 、韩绩、谯秀、翟汤、郭翻、辛谧、刘?之、索袭、杨轲、公孙凤、公孙永、张忠、石垣、宋纤、郭荷、郭?r、祈嘉 、瞿硎先生、谢敷、戴逵、龚玄之、陶淡、陶潜”以外,《晋书》传记中记载有隐逸之志的士人和名士还有:张载,西晋,曾为官,后因皇室纷乱,便无仕进之意。以博学为傅玄赏识,与他言谈尽日。张协,西晋,张载弟,本守道不与世竞,晋武帝时入世,皇室纷乱时,弃绝人事,避居草泽。潘尼,西晋,著有《安身论》以明不竞之志。王徽之,东晋,个性卓荦不羁,为官不理政务,后弃官归去。在记载魏晋士人言行的《世说新语》中也不乏隐逸的例证。缘何魏晋的隐士如此之多?几乎堪称历代之冠呢?笔者认为,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动荡混乱的社会背景
汉末灾害连年,又经黄巾起义与董卓之乱,后地方割据,政权林立,在这一场场的硝烟中,人民丧亡流徙,中原人口,万不存一。生命之无保障,在这样的情况下,士大夫想要出仕是很困难的事情,并且,除兵祸战乱之外,政治方面的迫害,也是导致文人们隐遁的一大原因。《晋书?阮籍传》日:“魏晋之际,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曹氏、司马氏两大政治集团的斗争极为残酷,造成了十分恐怖的政治气氛,当时士人稍有不慎就会卷入政治斗争的漩涡之中惨遭杀害,严酷的社会现实使得士人的希望完全破灭,为避免罹谤遇祸,不得不消极避世。《晋书?袁宏传》中说道:“时方颠沛,则显不如隐,万物思治,则默不如语。”嵇康也曾作《幽愤诗》:“性不伤物,频致怨憎。昔惭柳惠,今愧孙登。”再有阮籍所作《咏怀诗?其三》:“嘉树下成蹊,东园桃与李。秋风吹飞藿,零落从此始。繁华有憔悴,堂上生荆杞,驱马舍之去,去上西山趾。一身不自保,何况恋妻子。凝霜被野草,岁暮亦云已。”从上述记载都可以看出,政治的迫害对文人的内心造成了极大的恐惧,为了避祸,只能隐居以待时运了。
(二)儒家思想的式微
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儒家思想确立了其正统的地位,士人饱受儒家“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思想的影响,普遍将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理想作为自己的最高追求。东汉后期,外戚与宦官为争权夺利互相厮杀,大批无辜的士人被禁锢和杀戮。士人们看到他们虔诚信守的儒家纲常伦理不过是统治者用于争权夺利、排斥异己的工具而已。这使得他们衷心维护的儒家的行为准则在他们心中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动摇,他们开始与儒家思想产生疏离,开始思考人生的价值和意义。而在封建社会里,士农工商是职业划分的类型,士大夫的出路除了出仕以外,就只有归隐了,所以,不再将出仕视为实现自我价值唯一出路的魏晋文人们开始崇尚起隐遁之风。
(三)魏晋玄学的影响
魏晋时期,玄学清谈之风大盛,魏晋玄学作为一种以老庄思想糅合儒家经义的哲学思潮,在魏晋六朝特殊的社会文化环境里,既承袭了传统儒道作为一种生态哲学所具有的超越超脱地生存、把实现人的潜能与天性作为其共同的生态目标的思想因素,又进一步深化和拓展了生态哲学的学理内蕴,显现了对文艺生态思想产生深刻影响的思维范式和认知理路。魏晋玄学的代表人物郭象所崇尚的理想人格就是既能从事社会活动又能保持淡然心境的圣人,《庄子?逍遥游注》云:“夫神人即今所谓圣人也,夫圣人虽在庙堂之上,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