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与盆地塔拉滩沙地造林技术研究初报.docVIP

共与盆地塔拉滩沙地造林技术研究初报.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共与盆地塔拉滩沙地造林技术研究初报

共与盆地塔拉滩沙地造林技术研究初报   摘 要:共和盆地塔拉滩沙漠化土地造林技术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该技术不仅有利于保墒和促进苗木根系恢复和再生,而且能显著提高造林成活率。   关键词:共和县;共和盆地;塔拉滩;沙地;治沙造林   青海省共和盆地现有退化草场42.7×104 hm2,占天然草地可利用面积的38.65%,其中仅塔拉滩就有14.53×104 hm2。长期以来该地区由于受气候干旱少雨、牲畜超载过牧、大量垦植、草地防风固沙植物不合理开采等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土地沙漠化进程逐年加剧。自1999年共和县被国家林业局列为治沙试验示范县以后,县委县政府立足当地实际,选择塔拉滩地区沙漠化程度比较严重的一塔拉开展治沙造林试验,造林成活率达87.1%,保存率达80%以上。   一、造林试验区概况   造林试验区一塔拉流动沙丘地位于共和盆地东北侧,距县府恰卜恰镇12?N,海拔2 900 m,气候高寒、干旱,年平均气温2~3.5℃,年降水量250~300 mm,年蒸发量1 841~1 654 mm;土壤整体以风沙土为主,未被沙丘覆盖地面为淡栗钙土;植被以旱生和中旱生植物为主,主要有短花针茅(Stipa brviflora)、青海固沙草(Orinus kokonorica)和芨芨草(Achanatherumspiendens),植被覆盖度在14%~22%之间。   二、技术内容   1. 造林树种。在树种选择方面严格按照“生长快、萌蘖能力强、防风固沙、阻沙能力强”原则以当地乡土树种为主。其中乔木树种选择青杨(Populus cathayana);灌木树种选择乌柳(Salix chcilophila)和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   2. 插干处理。3月底从树龄10~20a生青杨活立木上截取健壮无病害枝干,选用小头直径2cm以上,截成1.5~2.0m插干,用GGR6号植物生长调节剂50~100×10~6mg/ml浓度的溶液浸泡插干基部30min,然后在流动水中浸泡30~40d,至插干基部不定根出现时进行造林。沙棘、乌柳则采用1~2a生实生苗与青杨同步造林。   3.造林技术   (1) 林地选择。造林地主要选择在流动、半流动沙丘的迎风坡及丘间地(沙丘及丘间地地下20~30cm以下为湿沙层,具备树木成活的水分条件)。   (2)造林技术。造林时间在每年4月中下旬至5月中旬,采取随挖坑随栽植的技术措施,青杨栽植深度分为0.3 m、0.8 m、1.0 m、1.2 m不等;乌柳、沙棘穴状栽植规格为0.3m(穴径)×0.3m(穴深),实行带、块状或行间混交,每666.67m2密度为167株。   (3)沙障设置。沙障材料:小麦秸秆;沙障配置形式:网格状配置,以正方形格为主;沙障设置方向:沙障与主风方向垂直,在沙丘迎风坡设置;沙障设置方法:半隐蔽式草方格沙障,规格1.0×1.0 m,设置方法:将厚度5-6cm的麦草从中间用铁锨插入沙地内20cm,地上露出20-30cm。在草方格中间深栽青杨插干,乌柳、沙棘苗。   三、结果观察   1. 栽植深度对苗木成活率及生长的影响   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的树种和不同的栽植深度,对青杨的生长量和成活率有明显不同。提高成活率的关键技术是栽植必须达到一定的深度,当深度达到80cm时,其生长量和成活率明显提高;当栽植深度达到100cm以上时,其生长量和成活率趋于相对稳定(表1)。   表1 不同树种、不同栽植深度的生长量及成活率   栽植深度(cm) 当年高生长量(cm)   青杨 沙棘 乌柳 当年成活率(%)   青杨 沙棘 乌柳   30 22 15 30 27 45 43   80 55 85   100 63 90   120 67 92   2. 青杨深栽造林根系特点分析   沙丘青杨深栽造林根系发育明显分为上下两层,下层根系主要分布在插干基部,主要作用为吸取沙地深层水分,有效保障苗木成活,但因沙丘深层温度较低,根系发育缓慢,生长势较差;上层根系主要分布在距沙丘地表面40cm左右的沙层中,根系呈水平生长,该层沙地温湿度均适宜根系发育,根系生长势强劲,根幅面积是冠幅的数倍至数十倍(表2)。   表2 不同树龄青杨生长量统计表(?M)   树龄(a) 萌生枝条生长量   平均高 基部直径 根系生长量   侧根 最长根 备注   1 63.4 0.6 160 280   2 90.8 1.0 560 840 含上年生长量   3 245 3 1000   3.本试验区与一般造林区成活率对照   由于试验区采用多项抗旱造林技术的组装配套,

文档评论(0)

ertery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