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诗性灵动的语文课堂.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追寻诗性灵动的语文课堂   立春一过,就已迈入春的门槛。   春天的语文课上,我和学生们吟咏着叶绍翁的《游园不值》、志南和尚的《绝句》这两首咏春的千古名诗,感觉真是如沐春风,清新扑面。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多么绝妙的诗句!――极尽工整、对偶之能事,又给人以无穷的想象空间。   “杏花雨’如何理解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开始议论纷纷。   片刻后,一学生从容答道:“‘杏花雨’就是清明时节,杏花开放时下的雨。”   令人随即联想到: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又一学生答道:“那是盛开着的杏花,淡淡的清香在雨中飘溢,故称‘杏花雨’”。   从有“形”到有“味”,见解独到!   还有学生答道:“在和风细雨中,开得早的杏花散落,在空中漫舞,如同下着一场花瓣雨,当然就是‘杏花雨’了。”   多么奇妙的感悟!多么富有创意的理解!那一刻,我在心底默默地想:这,也许就是我所追求的“诗意语文”的课堂境界吧!   此情此景,我忽然觉得课堂上仿佛也正飘着绵绵春雨,无声地滋润着学生的心田。而滋润学生心田的是诗中的真、诗中的善、诗中的美……   学完两首古诗,本来已经完成了既定的教学任务,考虑到这两首诗学生早就会背,甚至会默了,于是告诉自己和学生,不能满足于已经获得的,而应该有新的发现。于是,我鼓励孩子们围绕这两首诗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在一个个问题的迎刃而解中,我发现学生的认识又有了提升,让我倍感欣慰。由此不难看出,学生们的精神诉求中,蕴含着极大的生命潜能和创新活力。教师的明智之举,应该是尽可能地满足学生的这种精神诉求,真正将课堂中的话语权毫无保留地还给学生。   看到学生们正准备“偃旗息鼓”,我乘机抛砖引玉:“看来,大家都没什么问题了。老师这儿倒有一个问题,想提出来和大家一起讨论讨论:编辑老师为什么要将这两首古诗安排在一起让我们来学习呢?”   话音刚落,学生们就七嘴八舌议了起来:   “那是因为这两首都是描写春景的古诗,而现在又正值春天……”   “看来,大家已经发现这两首诗的相同之处了。那么你们有没有发现它们有什么不同之处呢?”我继续作壁上观。   教室里起先是一片静默,接着便炸开了锅:   “老师,我发现叶绍翁写的是晴天,志南和尚写的是雨天。”   “老师,我发现叶绍翁是去游园,而志南和尚游的是整个大自然。”   “老师,我还发现叶绍翁是走着去的,志南和尚是坐船、拄着拐杖去的。”   “老师,我又有一个发现……”   此时的课堂,思维的火花在碰撞,智慧的声音在流淌。   “同学们,你们竟然能有那么多的新发现,真是不可思议。两位诗人同是游春,你认为谁比较幸运呢?”我在一旁继续“煽风点火”。   尚未恢复平静的课堂再次沸腾起来。   有的说:“我认为志南和尚比较幸运,因为他看到的是一幅完整的春景图。”   有的说:“我同意,我还要补充:这幅春景图上有小桥流水、参天古木、杨柳依依、杏花争艳、远山如黛,真是美不胜收!”   有的说:“我不这样想,我认为是叶绍翁幸运。虽然他游园不值,只看到一枝红杏出墙来,但是他由这枝红杏想象到满园春色、姹紫嫣红,更是妙不可言。因为人眼看到的东西总是有限的,而想象的空间是无限的。”   还有的说:“你们说得都有道理。不过,我认为我们才是最幸运的,因为我们可以穿越时空与古人一起去游山玩水,还能学到两首千古流传的名诗,不是一举两得吗?”   如此独到精辟的见解,的确是身为“始作俑者”的我始料未及的。我不由得在内心深处慨叹:可爱的孩子们,此时此刻,我感到作为你们的老师,我,才是最幸运的!听着他们精彩绝伦的对话,我陶醉其中,不愿醒来……   至此,我才真正体会到:所谓诗意语文,还应是一种极具个性色彩的语文。它要求尊重个体,张扬个性。一个看似漫不经心的问题,在老师充满智慧的调拨和学生不拘一格的意会下,竟然咀嚼出如此丰富的感觉和内涵,奇哉!妙哉!   不久后的一节语文自习课上,班上的几个学生完成了规定作业后,显得有些无所事事,教室里开始骚动起来。   我站在讲台上,有些无奈地放下手中正在批改的作业。一抬眼,无意间瞥见讲台上有一本《读者》,一边随手翻了开来,一边暗地寻求对策。翻开封页,映入眼帘的是一幅摄影加电脑制作的风景图,意境非常优美。我灵机一动,立即将这幅作品用实物投影仪显示在了黑板前的大屏幕上。教室里顿时静了下来,那几个刚刚还无所事事的调皮蛋,这会儿也开始正襟危坐起来,我从他们的眼睛里捕捉到了欣赏和惊叹。见此情景,我感觉时机已经成熟,立马宣布:“已经完成作业的同学请看大屏幕上的这幅图片。这么美的画面如果能配上一首美丽的小诗, 那一定是锦上添花。”我故意稍作停顿,“同学们,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

文档评论(0)

聚文惠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