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解读奥赛博物馆珍藏展自然主义现实主义和印象派
解读奥赛博物馆珍藏展自然主义现实主义和印象派
《于立斯·比坦肖像画》 埃内斯特·迪埃
埃内斯特·迪埃在1874年沙龙中脱颖而出。他的作品起先借鉴了西班牙画家卡罗勒斯-杜兰的风格,后来又吸取马奈的长处,更趋清澈明亮。在这幅画中可以清晰地看到这种转变的痕迹。自然主义画派的那代人与印象派画家一起,都热衷于描绘画家专心推敲的主题、在一些热门的地方寻找灵感的画面。埃内斯特·迪埃就锁定了面对画布和大海正在工作的画家于立斯·比坦。自从1870年代末以来,于立斯·比坦就一直致力于观察诺曼底水手和他们妻子的苦难生活,并以戏剧化的手法表现创作。迪埃在1880年的沙龙中展出的画作(编号:RF 1037)中,抓住了比坦调皮活泼的气质,并表现了他们对明亮色彩的共同喜好。
《米勒、库尔贝和法国自然主义:巴黎奥赛博物馆珍藏》从2012年11月16日至2013年2月28日在中华艺术宫举行。奥赛博物馆专门收藏陈列法国近代文化艺术的精华,包括1848-1914年之间自然主义、现实主义、印象派等派别的作品。对于印象派许多中国的观众肯定不会陌生,而此次展现无疑将使得许多人对于自然主义、现实主义有更多的了解。
画不仅是“真像”
《米勒、库尔贝和法国自然主义:巴黎奥赛博物馆珍藏》分为“风景:从柯罗到库尔贝”、“米勒”、“写实主义”、“自然主义”、“画家‘梦蝶’”、“布尔乔亚的低调魅力”、“孩童”和“苍生疾苦,振臂一呼”等8个章节,系统梳理艺术流派的发展演变过程。对于许多观看过画展的观众来说,首先的第一个印象就是“画得真像”,确实,这是写实主义油画的特征,然而在“像”的背后,我们却可以看到更多的东西。
自然主义、写实主义在某一个层次来说是一致的,即以比较客观的态度描写客观的对象,真实地表现艺术家想表现的东西。从19世纪40年代起,艺术中以描绘现实生活为最高原则的现实主义运动出现了,现实主义艺术家嘲笑古典主义的装腔作势、浪漫主义的无病呻吟,认为只有自己才是现实世界的真正代言人,他们在传统绘画题材方面进行了一番革命。现实主义艺术家将美术题材扩展到对当代生活的评价、对普通人(包括工人、农民)生活的关切、对大自然的亲切描绘等方面。这种新的时代精神,成为19世纪中叶的一种普遍的文学艺术思潮。
米勒的《拾穗者》画了三个最底层的劳动者,将他们放在画面最正中的位置。这样的做法,显然可以让很多劳动者从中看到自己的影子,而在过去,只有宗教故事和贵族人物才有可能成为油画的主角;亨利·若弗鲁瓦的《医院探病日》,描绘了一个下班工人去探望生病住院的儿子。画中只有他的背影,但他的职业、疲惫状态、焦虑和无比关爱的心情都跃然而现。
欧洲的画家过去多为教廷、宫廷、贵族服务,其画笔从描绘宗教题材、贵族生活转向平民百姓,进而以巨大的同情心去呈现弱势群体的艰辛,这不仅是美术史上的突破,也是人类文明史的进步。现实主义艺术应当具备三种要素:细节描写的真实性、艺术形象的典型性、艺术语言的客观性。此外最重要的是,现实主义还应具备鲜明的精神指向性。正是由于具备主体的精神指向性,艺术创作才可能精准地与社会现实发生关联。
影响几代美术人
对于中国的艺术爱好者而言,坐落于法国巴黎塞纳河左岸的奥赛博物馆无疑是一座世界级的艺术圣殿。这不仅因为它拥有数量丰富而流派系统的西方(特别是法国本土)近代艺术大师作品,更因它与中国,特别是上海这座“东方巴黎之都”有着奇妙的缘分。
此次展览87幅珍品中的一些画作,早在1978年那次著名的“法国农村风景画展”中就曾来过上海。比如朱尔斯·巴斯蒂安·勒帕热的《垛草》和莱昂·莱尔米特的《收割的酬劳》。当时引得上海美术爱好者争相临摹,其带来了全新的风气,也促进了中国艺术创作群体的自省。三十余年来,无论是版画复兴、“伤痕派”、“乡土主义”、“新古典主义”,还是“新现实主义”等的产生,都是带有中国社会背景、文化内涵和情感诉求的“新写实主义”。
法国自然主义为代表的写实主义绘画具有丰富多样的表现形式,囊括了所有绘画种类和主题,从史前时代到宗教叙事,从公共医疗到东方主义,从娼妓到街头卖艺者,从市民阶级的舒适生活到破屋陋室,无一不可入画。与此相比,印象派作品也是奥赛博物馆的标志性收藏之一。雷诺阿的《加雷特磨坊舞会》、凡高的《自画像》、莫奈的《睡莲》等都是镇馆之宝。
2004年,在中法文化年的契机下,奥赛博物馆珍藏的51件“印象派”杰作先后在北京中国美术馆和上海美术馆展出,观者如潮。印象派笔下微妙颤动的光与影深深触动了中国观众的心弦,再一次引发了观展热潮。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奥赛博物馆提供的法国7件“国宝”亮相,其中有6件为印象派绘画大师的作品。
印象派绘画对现代中国油画产生了深刻影响。一些学者和艺术家把印象派艺术与中国艺术作比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