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雅安市名山区生态建设现状分析和建议
雅安市名山区生态建设现状分析和建议
摘 要:在经济发展新常态背景下,通过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发展,生态产业化是一项重要的创新举措。以生态建设促发展,改善人民生产生活环境,也是政府的重要职责。本文以实地走访和问卷调查所获得的数据为基础,考察了雅安市名山区政府的生态建设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突出问题,并以此为基础进行了总结归纳,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建议。
关键词:名山区;生态建设;地方政府;绿色经济
前言
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由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拓展为包括生态建设在内的“五位一体”,足以看出现如今生态建设的重要性。生态建设是改善生态环境的迫切需要。
从地方政府学的角度来看,生态建设是衡量地方政府效绩的重要标准和评价地方生态文明发展的重要维度。为此,课题组成员前往雅安市名山区,采用问卷调查与面对面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对当地官员、民众进行了调查走访。通过开展实地调研,了解地方政府在生态建设过程中的具体作为,客观分析当地在生态建设中的特色模式、存在问题以及解决措施,深化对生态建设这一问题的理性认识。
从问卷数据来看,此次调查一共发行了300份问卷,17份废卷,283份有效问卷。问卷填写人男女比例大致为1.44:1;受访者年龄阶段大致在20-55岁,以30-50岁的人群为主;从受访者的居住地分布来看,城乡比例约为6.5:3.5;从受访者居住年限来看,在当地居住15年以上的占到了53%,11-15年的占13%,6-10年的占7%,2-5年的也占到了7%,居住不满一年的大约有20%。通过对调查对象的性别、分布以及居住年限等指标的确定,尽量保障所选样本结构的完整性和代表性。
1.名山区概况
1.1 生态优势突出
名山属内陆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量充沛,终年温暖湿润。全区森林覆盖率47.23%,空气质量稳定在国家Ⅰ类标准,出境断面水质量达到国家Ⅱ类标准,是名副其实的“绿色世界”、“天然氧吧”、“生态乐园”,是典型的生态宜居城市。
1.2 区位优势明显
名山是“南方丝路”的主要通道和“茶马古道”的起点,处于成都经济区、川西北经济区和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三大经济区”结合部,是藏区的门户,是彝区的民族走廊。除此以外,名山还是川西交通枢纽的核心区,也是中国西部连接东西、贯通南北的重要枢纽。
2.生态建设亮点突出
2.1 发展定位精准化
名山被誉为“世界茶源,中国茶都”,是世界茶文化的发源地、茶文化发祥地、茶文化圣山、茶马古道民族文化的源头,有底蕴深厚的蒙山茶文化。
茶是名山的文化之魂、兴业之基、富民之本、强县之路。从环境条件、资源优势、产业基础等各方面来看,茶业是名山经济社会发展的首选。围绕茶业富县,深入实施四大战略。名山区紧紧围绕国际化区域性生态城市建设,坚持“以生态化思维抓生产,以工业化思维抓产业链延伸,以品牌化思维抓市场”,深入实施四大战略,推进茶叶产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促进名山区从茶叶大县向茶叶强县转变。
目前,雅安市蒙顶山茶叶交易所通过了省级验收,茶叶生态产业园区、茶马古镇已建成。名山区坚持“茶业富县”的发展思路,建设以茶为核心的生态经济强县,以茶业带动一、二、三产业联动发展,让“茶”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民生产业,成为名山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有机统一的希望之业。
2.2 产业发展生态化
(1)退耕还林成效显著,创新模式助力增收。名山区是“仙茶”故乡,茶叶生长条件得天独厚。全县按照“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建设生态化”的要求,把退耕还林和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助农增收相结合,大力发展退耕还茶,有力地促进了茶叶产业的发展。从问卷和访谈中得知,通过退耕还林(退耕还茶)工程的实施,发展并带动全县茶叶面积从5.7万亩迅速增加到30万亩,一跃成为“中国绿茶第一县”。目前,退耕还茶每亩的茶叶收入达6000元以上,茶叶收入占人均年收入的一半以上,茶叶产业已成为名山区农村经济发展的第一大支柱产业。退耕还林生态、经济和社会三大效益凸显,生态建设成效突出。
名山区茶农近五年收入增长基本情况(单位:元)
名山区还成功探索出了“乔、灌”结合的“茶+贵”立体生态茶园新模式,2014年,全县林业产值16.2亿元。计划到2020年,全县“茶+贵”立体生态茶园基地面积将发展到25万亩(珍贵树木面积)。主要套树种为桂花、桢楠、银杏、红豆杉等。全部投产后,预计产值将达到22.5亿元/年,全县茶业产业年综合产值达40亿元以上。
生态茶园新模式不仅提高了区域生态防护能力,确保了生态建设成果巩固,还有效推动了绿色产业发展,实现了助农增收,因此得到了广大林农的普遍认可和高度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