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肾化瘀止痛序贯周期疗法治疗肾虚血瘀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研究-中医妇科学专业论文.docxVIP

补肾化瘀止痛序贯周期疗法治疗肾虚血瘀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研究-中医妇科学专业论文.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补肾化瘀止痛序贯周期疗法治疗肾虚血瘀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研究-中医妇科学专业论文

结 语 24 参考文献 25 综 述 27 致 谢 38 PAGE PAGE 1 引 言 具有活性的子宫内膜组织(腺体和间质)出现在子宫内膜以外部位时称为子宫内 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简称内异症)[1]。临床主要表现为疼痛(包括继发 性渐进性加重的痛经、非经期腹痛、性交痛及排便痛)、不孕、月经不调及盆腔包块 [2]。中医无“子宫内膜异位症”病名记载,但据内异症的主要临床表现,可归属在“痛 经”、“癥瘕”、“月经不调”、“不孕”等病之中。 现代医学认为本病的基本病理变化是异位的子宫内膜随卵巢激素的变化发生周 期性的增殖、分泌、脱落、出血,并刺激周围组织增生及纤维化,以致病变区形成紫 褐色斑点、小泡,进而形成大小不等的紫色实质结节或包块[3]。西医对内异症治疗的 主要目的是缓解疼痛,去除异位内膜病灶,恢复正常解剖及生育功能,治疗多以激素 和手术为主。激素治疗临床上有一定的效果,但停药后易于复发,且具有肝功能损害、 骨质丢失、低雌激素样反应及雄激素样等副作用 [4],未被广大患者接受。手术治疗效 果明显,但复发率较高。如手术对内异症疼痛有效,但术后 1~2 年疼痛的复发率高 达 40~60%[5]。且手术本身为有创性治疗,具有一定风险,并可能影响卵巢的储备功 能[6][7][8],临床应用受到极大限制。因中医学讲究整体观念,强调辩证论治,疗效持 久可靠且副作用极低或无,故治疗本病具有较大的优势。 导师刘金星教授基于多年的临床经验,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对子宫内膜异位症 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认为“瘀血内阻”是其基本病机,“久病及肾”,肾虚与血 瘀相兼并存且互为因果,最终导致肾虚血瘀。导师审因论治,攻补兼施,按月经周期 治疗,急则治标,缓则治本,灵活运用补肾化瘀止痛之法。在经后期着重补肾填精、 养血活血,从整体上达到机体阴阳平衡、扶正祛邪的目的;经间期和经前期着重活血 祛瘀、散结消癥,力争消除内异症之包块;经期活血化瘀止痛,以改善痛经症状。此 疗法在临床上收到良好的效果。 本研究在导师临床经验基础上,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研究方法,通过临床病例分 析,观察补肾养精汤、化瘀消癥汤及经舒饮序贯周期治疗肾虚血瘀型子宫内膜异位症 的临床疗效,并结合治疗前后患者影像学及实验室检查指标的变化,探讨该疗法对子 宫内膜异位症的作用机理,以期进一步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治疗提供可行的思路 和有效的方法。 临床研究 一、临床资料 (一)病例来源 所有病例均来自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2009 年 5 月~2010 年 12 月妇科门诊 就诊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 (二)诊断标准 1.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9]制定) (1)临床诊断标准: a.渐进性痛经; b.经期少腹、腰骶部不适进行性加剧; c.周期性直肠刺激症状,进行性加剧; d.后穹窿、子宫骶骨韧带或子宫峡部触痛性结节; e.附件粘连包块伴包膜结节感,输卵管通畅; f.月经前后附件上述肿块有明显大小之变化(未用抗炎治疗)。 凡有以上 a、b、c 点之一项和 d、e、f 点之一项,即可作为临床诊断。 (2)B 超: a.在子宫角旁或在子宫直肠窝处探及边界模糊、壁较厚的无回声囊性包块,肿块 一般与子宫有明显的分界; b.囊肿呈圆形或椭圆形,囊内有点状细小回声,中央有衰减; c.囊肿的大小随月经周期而变化; d.囊肿非常固定。 (3)腹腔镜检查诊断: a.子宫直肠窝、后腹膜见多个紫蓝色小点,伴腹腔液增多(常为血性); b.子宫骶骨韧带增粗, 灰白色结节,伴有疏松粘连,输卵管多数通畅; c.卵巢包膜增厚、表面不平、粘连,并常见表面有褐色陈旧性出血斑块,卵巢穿 刺得巧克力样陈血; d.卵巢有粘连,而输卵管大多通畅。 2.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病变程度的划分标准(以妇科双合诊、三合诊、结合 B 超 检查为主):(参照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9]制定) 轻度: (1)散在的病灶种植,卵巢触痛,正常大或略大,但无明显的内膜囊肿形成; (2)粘连轻微或不明显,子宫、卵巢均活动。 中度: (1)卵巢单侧或双侧有多个病灶,卵巢增大,或有小的内膜囊肿形成,但囊肿 直径不超过 3cm; (2)输卵管、卵巢有粘连; (3)有明显的散在病灶硬结,可触及触痛结节。 重度: (1)卵巢子宫内膜囊肿大于 3cm(单侧或双侧); (2)盆腔粘连明显; (3)子宫直肠陷凹封闭,片状增厚,伴触痛结节; (4)病变累及直肠、膀胱伴子宫固定不动。 3.中医辨证标准(参照《中药新药治疗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10]及《中医妇科学》[11]有关内容拟定。) 肾虚血瘀证: 主证:a.经行腹痛,逐渐加重;b.腰脊酸软;c.经行不畅或夹血块。 次证:a.不孕;b.

文档评论(0)

peili20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