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导语的设计,点燃兴趣之火.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巧用导语的设计,点燃兴趣之火

巧用导语的设计,点燃兴趣之火   【摘要】语文课堂教学的导入是开启教学的重要环节,笔者对导入的设计形式进行了归纳概括,将其划分成1、设置悬念,激发好奇;2、音乐导入,调动感情;3、运用对联,概括内容;4、讲解故事,引人入胜;5诗词名言,巧妙解文;6、成语典故,温故知新;7、情境导入,描摹渲染;8、列举实例,印证课文;9、议论解题,引人深思;10、串联照应,新旧勾连等,并对每一种形式进行了阐释。   【关键词】导语设计; 方法 ; 指向性;知识性 ; 兴趣性      我们的先贤孔夫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如果把兴趣比作柴,那么这柴既可以点燃,也可以熄灭。作为教师,如何使一堂语文课妙趣横生,点燃学生的兴趣之火呢?我认为,精心设计导语,是课堂教学中最关键的一环。   导语用于一节课的开头,具有很强的指向性。好的导语如同缓缓拉开的幕布,使学生看到优美的场景;如同一块磁石,把学生分散的思维碎屑一下子聚拢过来。它可以先声夺人,引人入胜,以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气势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以新颖别致的“好”的开端牵引学生“曲径通幽”、“渐入佳境”,顺畅地走进课堂,领略课文的精彩。在导语的设计上,教师要力求做到融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让学生在兴趣盎然中积累一些知识,并自然过渡到对课文的学习。导语设计的方法不胜枚举,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把教学中常用的导语做了一个归纳,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一、设置悬念,激发好奇。指教师有意识地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活学生思维,使其产生一种非弄清不可的探究心理,而后自然导入新课学习的一种方式。如讲授《烛之武退秦师》时,先让学生猜:我国古代有一部著名的军事典籍,曾被美国军校作为教科书。20世纪90年代初海湾战争期间,有消息报道美军几乎人手一册。它向人们介绍战争谋略,在各种环境下克敌制胜或避敌锋芒、保存力量的高招,是我国古代长期军事谋略的概括总结,也为后世军人提供了宝贵的借鉴资料。这本书是什么呢?当学生猜出这本书是《三十六计》时,然后问:“本文用了三十六计中的哪一计”来设置悬念,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讲《过秦论》前,先让学生欣赏毛泽东的七律“少年倜傥廊庙才,壮志未酬事堪哀。胸罗文章兵百万,胆照华国树千台。雄英无计倾圣主,高节终竟受猜疑。千古同惜长沙傅,空白汨罗步尘埃。”让学生猜一猜该诗所咏对象。学生明确是“咏贾谊”后,教师自然引出本文。   二、音乐导入,调动感情。音乐能陶冶情操,让同学们在悠扬的歌声中感受万物的美妙;音乐能创设情境,调动学生迅速进入课堂氛围。例如《愚公移山》一课的导入:上课前播放流行歌曲《愚公移山》MTV片段,当教室里出现那优美、铿锵的旋律“听起来是奇闻,讲起来是笑谈,任凭那扁担把脊梁压弯……”,当屏幕上出现一位古代老人“望望头上天外天”、“面对着王屋与太行,凭着是一身肝胆”那神情坚毅的特写画面时,学生们仿佛置身于远古时代,真切感受到愚公移山的坚定信心,课堂很快进入学习阶段。讲琦君的《泪珠与珍珠》,上课前播放孟庭苇的歌曲《谁的眼泪在飞》,“悲伤的眼泪是流星,快乐的眼泪是恒星 ,满天都是谁的眼泪在飞,哪一颗是我流过的泪。 不要叫我相信流星会带来好运 ,那颗悲伤的逃兵,怎么能够实现我许过的愿。” 优美的歌词,和教材中的点题句“眼因流多泪水而愈益清明, 心因饱经忧患而愈益温厚。”相得益彰,从而体味文章中蕴涵的情感 ,培养良好的语言感悟能力。运用歌曲导入,所选歌曲必须与教材有密切关系,同时歌曲本身必须健康有益,有利于培养学生素质,不能纯粹地追求趣味性。   三、运用对联,概括内容。对联字数相等,句式对称,内容相关或相反,是中华民族文化艺苑中的一朵奇葩,巧妙地将这一语言艺术引进课堂,能给有限的课堂带来无限的生机,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讲授《促织》时,可以先引入一副对联:“写人写鬼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这是郭沫若为蒲松龄纪念馆聊斋堂写的对联。“写人写鬼”指《聊斋志异》的题材内容,它借助狐鬼故事来达到“刺贪刺虐”的目的;“高人一等”是评价蒲松龄在文学史上的贡献;“入骨三分”则概括了他在创作上的成就。这样,既让学生了解了作者风格,又自然过渡到对课文的学习。又如在教学《出师表》时,用一幅恰好能概括诸葛亮一生的功绩的对联,来导入本课的阅读欣赏。上联: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下联: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卜金木土行爻卦,水上偏能用火攻。对联一出,学生哗然,学习兴趣马上调动起来了。唤起了他们学习新知识的欲望,并为深入分析课文内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讲解故事,引人入胜。教《拿来主义》时,可设计这样的导语:天津有位作家叫冯骥才,他访问法国时,在一次欢迎宴会上,外国记者接二连三地向他提问。其中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