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龄前儿童之成就目标设定与其气质组型.PDFVIP

学龄前儿童之成就目标设定与其气质组型.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学龄前儿童之成就目标设定与其气质组型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 教育心理學報,2017 ,48 卷,4 期,487-507 頁 DOI :10.6251/BEP 學齡前兒童之成就目標設定與其氣質 組型* 龔美娟 雷庚玲 國立台灣大學 心理學系暨研究所 過去研究礙於研究派典之缺失,不易凸顯學齡前兒童目標設定之個別差異。本研究修改 Atkinson 與 Litwin (1960)的套圈圈派典,探討具不同目標設定的學齡前兒童之氣質組型的個別差異。參 與者為 138 位兒童(4 歲 8 個月至 7 歲)。每位兒童皆個別進行十次套圈圈遊戲,而每次皆可自 行選擇其投擲難度。本研究依據兒童在套圈圈過程中的目標設定傾向而將其分至目標設定過低、 適中或過高組。以母親所填寫之兒童行為量表(Children’s Behavior Questionnaire, CBQ )設定騰 動性/外向性、負向情感、主動控制與害怕等四個氣質指標,並依此進行非階層式群聚分析,將所 有兒童的氣質組型分為三個群聚。卡方百分比同質性考驗顯示,不同目標設定組別之兒童分布在 此三個群聚的人數百分比具顯著差異。有持平的騰動性/外向性氣質傾向、但具較高害怕、較高負 向情感氣質傾向與較高主動控制傾向的氣質組型是目標設定適中組分布比例最高的群聚 。本研究 顯示了以組型而非個別氣質向度探討成就動機個別差異之優勢。 關鍵詞:目標設定、成就動機、氣質組型、學齡前兒童 * 本篇論文通訊作者:雷庚玲,通訊方式:kllay@ntu.edu.tw 。 488 教 育 心 理 學 報 學齡前期是個體由本身的精熟動機(mastery motivation )逐漸發展為與外在標準有關的成就動 機(achievement motivation )的時期(Dweck Elliott, 1983 )。所謂精熟動機,是指個體透過持續 操作的行為所顯示出欲精熟環境或達成目標的需求。幼兒期探索環境的動機並不被稱為成就動 機,是因為此時兒童仍以探索而非達到特定的學習或表現標準為目的,因此多以精熟動機指稱 (Jennings Dietz, 2003 )。而所謂成就動機,則是指個體不只是想要探索環境與達成目標,還想 要讓自己的表現符合外在環境對於成功的定義。雖然以發展時序來看,成就動機出現的時間晚於 精熟動機,但成就動機的個別差異早在學齡前期即已出現(Stipek, Recchia, McClintic, 1992; Wigfield Eccles, 2002 )。成就動機的展現,與個體如何設定目標息息相關,但過去少有研究派典 得以凸顯現實狀況中學齡前兒童的目標設定 (goal setting )行為的個別差異。本研究將修改 Atkinson 與 Litwin (1960)對大學生進行的套圈圈遊戲的挑戰情境作為研究派典,觀察並記錄兒童在挑戰 情境中的目標設定行為;並探討不同目標設定的學齡前兒童,其氣質組型(temperament pattern ) 的差異情形。 一、學齡前兒童目標設定行為的測量 早期的成就動機理論以 McClelland 、Atkinson 、Clark 與 Lowell (1953)提出的成就需求理論 (need for achievement, n Ach )為代表,他們認為n Ach 是個體內發性渴望自己有所為,並希望獲 得成功的滿足之內在狀態。因此,高 n Ach 的個體喜歡設定具有適度挑戰性的目標,不喜歡太過簡 單或是特別困難的挑戰。他們在追逐成功的過程中能認真分析問題並仔細評估風險,而且樂在其 中,所以持續力佳。反之,低 n Ach 的個體,則盡量避免具挑戰性的作業,反而較喜歡例行性,或 能輕鬆勝任的作業。若遇困難,則往往選擇逃避,甚至放棄。 Atkinson (1964)及Atkinson 與 Litwin (1960)修訂n Ach 的概念,認為每個人都同時擁有「追 求成功的動機需求」(

文档评论(0)

kanghao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