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语言景观个案的研究
语言景观个案的研究
摘要:以云南昆明外国人集散地――文化巷为研究对象,借助语言景观学的研究方法,探究作为世界语言的英语对昆明的影响力。调查结果表明,英语对地处西南地区的昆明有较大影响,并出现了多种双语、三语以及混合语现象,昆明文化巷语言景观的全球化趋向明显。
关键词:语言景观;昆明文化巷;英语
中图分类号:H08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16
引言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英语作为主导性的世界语言活跃于多个国家。这种趋势在诸多学者的文章中已有所体现,诸如Smith(1983),Platt et al.(1984),Kachru(1986) 和 Fishman et al.(1997)等。另外,一些专业性期刊,如World Englishes, English WorldWide, English Today和Asian Englishes等显示了英语作为世界语言的地位。近年来,围绕英语作为世界语言的讨论有两种发展趋势:一是对于英语作为世界语言的政治性引发越来越多的关注,包括身份认同感和权利的问题;二是研究重心的转移,从Kachru(1986)书中提到的“外圈”(即英语作为第二语言来教授的国家)转移到“扩展圈”(英语作为外语来教授的国家)[1]。建国以来,在教育为政治经济服务的观念下,我国的英语教育虽一波三折,但未影响其一直作为一门外语来开设。在英语作为世界语言的大背景下,英语以一种强势语言的姿态向汉语渗透已是客观的语言事实。基于此,本文拟运用语言景观的分析方法,对云南昆明文化巷街道上的非官方语言景观进行研究,从而探究全球化背景下英语的表现力以及对昆明城市的影响。
一、语言景观概述
语言景观(Linguistic Landscape)的历史实际上“和文字的历史一样悠久”[2](Coulmas,2009:9)。早在古巴比伦和古埃及时期,楔形文字和象形文字就可看作是语言景观的一种表现形式。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有学者开始研究城市的语言使用情况。Rosenbaum(1977)对以色列耶路撒冷一街道上的标识语中英语使用情况进行调查,Spolsky和Cooper(1991)对以色列耶路撒冷的语言进行专题探究等[3],这些是早期对公共标识语进行的调查研究,但尚未使用语言景观一词。
语言景观的概念真正引起人们关注,源于Landry 和Bourhis(1997)在《社会与语言心理学》杂志上刊登的一篇文章“语言景观与民族语言活力――一项实证研究”(Linguistic Landscape and Ethnolinguistic Vitality: An empirical study),此文被誉为语言景观研究的奠基之作,两位作者也被公认为首先正式使用“Linguistic Landscape”一词的学者。在文中作者将语言景观定义为:“The language of public road signs, advertising billboards, street names, places names, commercial shop signs, and public signs on government buildings combines to form the linguistic landscape of a given territory, region, or urban agglomeration. The linguistic landscape of a territory can serve two basic functions: an informational function and a symbolic function.” [4]“某地区或城市群的语言景观,由公共道路指示牌、广告牌、街名、地名、商业店铺招牌、政府大楼和公共标识上的语言组成。一个地方的语言景观一般有两种基本功能:信息功能和象征功能。”(作者译)
20世纪90年代以来,语言景观在社会语言学、符号学、语言政策等方面的研究越发受到学者们的关注,成果也相继问世:Itagi and Singh(2002)的论文集中阐述了印度语言景观的各种问题[5];Scollon and Scollon(2003)提出研究公共场所标识语的“地理符号学”(geosemiotics)的整体路径框架[6];BenRafael et al.(2006)则大范围研究了以色列社区的公示语[7];Reh(2004)在乌干达里拉布市(Lira)调查了以读者为导向的多语公示语[8];Durk Gorter(2006)在其编辑的论文集中介绍了语言景观研究的新路径[9];Peter Backhau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