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试析从《洛丽塔》中看见的世界.doc
拭析从《洛丽塔》中看见的世界
论文 通过对《洛丽塔》小说的品读及电影的欣 赏,从不同的层面对小说给予了自己的不同理解和认识, 包括理性对爱情及自由的束缚,人性本无罪,《洛丽塔》的 一些不为人知的秘密和纳博科夫对艺术的执着追求等。以 此,阐述了自己对现实世界的认知和对艺术的坚定不移的 不懈追求。
论文关键词:洛丽塔;理性;艺术
所谓的缘分,说来也是一件特别蹊跷的事情。第一次 听到“洛丽塔”这个名字还是从一首歌中,“和我跳舞吧洛 丽塔,白色的,海边的沙;爱情还是要继续吧,十七岁, 漫长,夏”。一直觉得洛丽塔是一个轻舞飞扬的名词,直到 两年前朋友送给我一本《洛丽塔》作为生日礼物的时候,
我才感觉到它的沉重。而现在,我又看了电影“洛丽塔”,
也许在看前面的时候还可以带着轻快的安静的甚至带着微 微笑意甚至轻蔑的不屑的眼光。最后一个镜头却给了我一 串沉重的省略号。随着亨伯特对自由世界的最后一瞥,镜 头在慢慢趋向于山下小村庄的时候渐渐消失,彩色化为了 黑白,耳边回响着他饱含希望却又有些沉重的声音“我还 在回想着当时的村庄和孩子们的笑声,可是在那些笑声里,
没有我的洛丽塔”。过了一会,漆黑的屏幕上出现了几行字: “195 0年11月16日,亨伯特因急病猝死在狱中;同年圣 诞节,洛丽塔死于难产。”如果说这是一个在常人看来很“ 正常”的故事,那么不知道又有多少人会把它奉为经典, “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而在《洛 丽塔》一书全文的最后,亨伯特写道:“我正在想欧洲的野 牛和天使,在想颜料持久的秘密,预言家的十四行诗,艺 术的避难所,这便是你与我能共享的唯一的永恒,我的洛 丽塔。”“预言家的十四行诗,艺术的避难所”自然而然让 人想起了莎士比亚著名的十四行诗:“你在不朽的诗里与时 同长/只要一天有人类,或人有眼睛/这诗将长存,并且 赐给你生命。”在这里其实亨伯特?亨伯特已与纳博科夫 合二为一,亨伯特对自己艺术使命的追求酿成了他自己的 悲剧,但他却相信他。这是原书与电影至少是在给我启迪 上的一个明显区别。
在看这本书的时候,特别是在看电影的时候,总能感 觉到很浓厚宿命萦绕在小说的始终,就像迷雾一样时隐时 现,却久久不能散去。男主角亨伯特感觉到有一股难以阻 挡的命运动力在驱使着他,使他陷入了无以自拔的沉溺;
各种不同的巧合使他相信他的命运一直在被一个超越一切 的力量掌握着。他回忆起死去的初恋情人安娜贝尔,早在 他们相遇之前,他们就已分别做过了许多相同的梦,两人
对照日记,果然发现了不少奇异的共鸣。这就是纳博科夫 所谓的“时空交错感”。在小说里,亨伯特在洛丽塔的身上 也看到了许多致命性的巧合,使他不得不相信洛丽塔和从 前的安娜贝尔是他生命中某种命定的劫数。在这个层面的 理解上,《洛丽塔》是否能被看为是一部个人反抗悲剧命运 的小说呢?还是个人与命运不懈搏斗最终还是逃不脱命运 魔掌的一如《俄狄浦斯王》之类的神话呢?
说起《洛丽塔》,也许更多的人都津津乐道于其中的不 伦之恋。我觉得很奇怪,因为在我的观念里,只要是真爱 都是无可厚非的。也许有人会质疑亨伯特对洛丽塔是不是 真爱,或者仅仅只是一种肉体上的依赖。歌曲“洛丽塔” 中,有一句是这么唱的“喜欢一个人洛丽塔,只喜欢一天 好吗?”在我看来这应该是一种爱。因为在洛丽塔和奎尔 蒂私奔以后亨伯特还一直爱着她,当得知洛丽塔家庭贫困 急需用钱的时候又急忙开车为她解决燃眉之急。爱能带来 什么呢?仅仅是那几千美元吗?不,爱就是因为不能带来 任何东西,并且因此而成为真爱。爱的本质是心灵的震荡 和交融的体验,爱的永恒不是现实性存在而是体验性存在 而对这种体验最好的呵护就是非占有性。亨伯特最后没有 占有洛丽塔,而这种体验却一直陪伴他直到生命的终结。 美即爱情,人可以放弃,爱却不能。所以我可以肯定的说 亨伯特不仅爱洛丽塔,而且这种爱是永恒的,高尚的,至 少是没有理由能为人所垢病的。
而人们对他们的曲解,很大程度上都是从伦理道德出 发的。就像纳博科夫在小说中写的亨伯特,他在叙述小说 的时候本身就是面对着“各位陪审员”的。陪审员是谁? 为什么要审问他?说白了这就是世俗和伦理道德对他们的 爱的拷问。这也许就是西方超越近代理性主义的一个典型: 自由、平等、博爱。而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总是在情和理 之间纠结着。一方面试图用情去松动理,而当理无法解决 问题的时候又重新回归到情。这就让我很怀疑“理性”宄 竟是什么,为什么它会有如此巨大的力量去束缚压制人的 本能(我认为爱就是人的一种本能)。原始社会人们不知道 理性是什么,这说明理性是人类自己创造的,而现在人类 社会在理性的规范下畏畏缩缩的井井有条着。所以我一直 觉得理性就是自己造一根绳子困住自己的手脚,这样固然 会减少犯错的机会,但被捆绑住的人同时也就失去了自由, 人就不能被称为完整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