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石门十三品”说略
书法史上的“石门十三品”指位于陕西汉中古褒斜道上的石门摩崖石刻。褒斜道是古代连接秦、蜀两地的交通要道,全长248公里。其开凿历史当追溯至商代晚期,至南宋仍凿修不辍,一直延续至清。它以栈道(包括木栈和石栈)为主,间以隧道相通。石门即是褒斜道上的一段南北向隧道,位于汉中市褒河镇北边3公里处的七盘山下,南北长14米,东西宽3.9~4.25米,高4~7.45米,可供车辆双向并驶。其开凿年代在东汉明帝永平九年(公元66年),距今近两千年,是世界上最早开凿的人工隧道。
中国是火药的故乡。最早纪载火药的典籍是隋唐间的大医家孙思邈(541―682)的《诸家神品丹法?内伏硫磺法》;而最早应用火药的实例,据宋人路振《九国志?郑?[传》,当在唐哀帝天?v(904―907年)初。它们距石门隧道的开凿尚有六七百年或七八百年的岁月。汉明帝时没有火药,如何开凿隧道?这在当时乃至后来的文人墨客看来真是一件不可思议的奇事。(其实,上古民间一直以“积薪烧岩”法来爆破岩石。晋人常璩《华阳国志?蜀志》即有秦蜀守李冰烧崖之事。)他们面对这项伟大的工程自然感触良多,于是在石门内外崖壁书丹勒石以歌咏之,便是顺理成章之事。久而久之,就在这里形成规模浩大、囊括汉魏至唐宋元明清各代书法的摩崖石刻群。据统计,仅石门隧道内壁即有摩崖三十余种,加上隧道外南北山壁上的石刻,总量达百余种之多。其中最引人瞩目的便是以汉魏石刻为主体兼及南宋的“石门十三品”。
一、 隶中之篆:《■君开道碑》
又名《开通褒斜道石刻》、《?s君开通褒斜道摩崖》等。原镌于石门西南半里许的山壁上。汉隶,立16行,行5~11字不等。(图一)全文字数已不可知,清人翁方纲《两汉金石记》录为150字,现据拓片隐约可见97字。[1]作者、书者不详。
汉明帝永平六年(公元63年),汉中太守?s君(钜鹿人)奉诏遣广汉、蜀、巴三郡刑徒三千六百九十人通褒斜道,历时三年,于永平九年(公元66年)四月乃成,计用工七十六万六千八百余人次、耗钱百四十九万九千四百余。此次开通褒斜道包括凿通石门隧道这一艰巨工程。东汉《■阁颂》(陕西略阳)说,汉高祖刘邦曾下令开凿石门,惜未果。两百余年后,汉人再作努力,终于大功告成。这是汉代对褒斜道的最大一次整修工程。[2]它不仅完善了褒斜道的交通功能(《?s君开道碑》云:“作桥格(阁)六百二十三间、太格(大桥)五,为道二百五十八里,邮亭、驿置、徒司空、褒中县官寺并六十四所”),方便了来往商旅,确保了益州(治所成都)至京师洛阳道路的畅通安稳,还巩固和加强了中央政权所在的中原及关中与西南地区(特别是民族地区)的既有联系(包括政治、经济和文化联系)。时人叹之,因作文勒石纪其事,遂有《?s君开道碑》问世。
此摩崖被视为中国书法史上最可靠的最早摩崖文字。[3]后因岁月蹉跎,苔藓疯长,使其湮没无闻。一千多年后的南宋绍熙五年(公元1194年)四月十六日,南郑县令、也是书法家的晏袤(临淄人)在雨后剥落的苔藓丛中发现了它,即录其全文并撰写《?s君开通褒斜道摩崖释文》镌于其下方壁上。以晏袤的眼光看,其“字法奇劲,古意有余,与光武中元二年《蜀郡太守何君阁道碑》体势相若……字画简古严正,观之使人起敬不暇。”[4]
根据现存拓片来看,晏袤所言不虚。该摩崖因崖石形势而施架构,纵横长斜皆依自然走势,显出舒朗开阔、宏大浑朴的气象。结体饱满壮伟,方劲古拙。笔画在圆转与方折之间;方折如钢筋铁笔,圆转亦厚重有力;虽无波磔(早期隶书,包括秦隶,并无点画波磔),却张扬霸气,带有由秦篆向汉隶渐变时期的风味。清人方朔《枕经金石跋》说:“玩其体势,意在以篆为隶,亦由篆变隶之日,浑朴苍劲。”康有为则在《广艺舟双楫》里视其为与晚些的汉《裴岑纪功碑》、《■阁颂》一路,同为“隶中之篆也。”翁方纲也在《两汉金石记》里说:“此实未加波法之汉隶也。”清人钱大昕、刘熙载却指其为传世汉隶“最先”、“最古”者,杨守敬更叹之为“神品”。(分见《潜研堂金石文字跋尾》、《艺概》、《评碑记》)总之,《?s君开道碑》在中国书法史上表现出篆隶之变的中间形态(但隶的意味要多些),具有里程碑式的重大意义。
二、隶中草书:《石门颂》
又名《故司隶校尉楗为杨君颂》、《杨孟文颂》等。[5]原镌于石门隧道内的西壁上。汉隶,立22行,行30或31字。凡660余字,为汉代摩崖字数最多者。(图二)
东汉明帝永平九年凿通褒斜道后,至顺帝(公元125~144年在位)初年,已届60年了。其间于安帝永初元年、二年(公元107年、108年),中央王朝与西部羌族发生的战争蔓延至益州,致使褒斜栈道严重破坏。顺帝即位伊始,司隶校尉、楗(犍)为人杨涣(《华阳国志》卷十载其“清秀博雅”,“甚有嘉声美称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