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失能老人基本养老服务问题浅述.docVIP

乡村失能老人基本养老服务问题浅述.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乡村失能老人基本养老服务问题浅述

乡村失能老人基本养老服务问题浅述   摘 要 乡村基本养老服务可解决老年人基于年老导致生理机能下降所需要的基本生活服务需要、基本健康服务需要、精神慰藉需要等。乡村失能老人仅靠一方照料是很难的,需要家庭、社区、志愿者、专业养老服务机构等协同供给养老服务。基于此,探讨如何引导照料者特别是家庭照料者认识到失能老人的康复是有希望的,如何引导照料者认识到失能老人也有精神慰藉需要。建议政府部门购买对失能老人家庭照料者、志愿照料者等的培训服务,包括失能老人的康复服务和精神慰藉培训。   关键词 乡村失能老人;基本养老服务;康复;精神慰藉需要   中图分类号:C913.7 文献标志码: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6.30.044   乡村基本养老服务需要解决老年人基于年老而生理机能下降的基本生活服务需要、基本健康服务需要、精神慰藉需要等。本文中的乡村失能老人,是指仍然生活在乡村的失能老人,不包括户籍是农村但已进城生活的老人。其中,失能的评估指标是指不能独自完成吃饭、穿衣、上下床、上厕所、室内走动和洗澡等活动。   1 面临的问题   1.1 乡村失能老人居家养老面临问题   1.1.1 居家养老变成了家庭养老   居家养老服务的本意是老人在家接受养老服务,服务者可以是家人、社区专业养老服务人员、养老机构专业养老服务人员、志愿者等。然而在乡村,由于经济落后、人才匮乏等,居家养老服务实际上变成了家庭养老服务的原始状态,几乎仍然是由家庭成员在给失能老人提供养老服务。课题组在重庆调研过89位失能老人的居家养老情况,只有2人不是由家人照料,而这2人的家庭经济情况都不差:一位是老人自己雇佣同村村民照料,此老人丧偶,当过村干部,买了养老保险有固定收入,加之国家征地分了数万元钱,而2个儿子中1人在做建筑小包工、1人买了客车在跑客运,家庭没有什么经济负担;另一位老人是儿子出钱聘请老人侄子一家照料,此老人也丧偶,儿子一家在广东开手工作坊,年收入有数十万,但老人不愿到广东生活。   1.1.2 老人不能得到24小时照料   在乡村,除极少数家庭给失能老人聘请了护理人员,一般都是由家庭成?T照顾失能老人。众所周知,由于城乡经济、东中西地区发展不平衡,多数乡村家庭的青壮年进城或到异地打工,照料失能老人的担子落在其他家庭成员肩上,如配偶、女儿、儿媳或其他人员。然而,无论是由谁来照料老人,照料人员并非总能在家陪护老人,有时需要到田地耕种收割、外出购物或外出参加红白喜事。在照料人员外出的时间,哪怕是半天,失能老人的如厕等就成问题。在调研中发现这样一个案例:重庆垫江某失能老人的儿子、孙子、孙媳妇在沿海打工,孙女嫁到邻县且要照顾双胞胎小孩不常回来,老人由儿媳妇照料,2013年的一个冬天,老人的儿媳妇去镇里卖菜并买日用品,中午回家发现老人掉到了床下,全身只穿着单衣单裤,老人无力爬上床也无法扯下被褥盖在身上,只能躺在那里受冻,额头发高烧。课题组还在重庆綦江、石柱、大足发现了几个因家人外出导致老人大小便在裤子里的案例。   1.1.3 有医疗服务但康复服务需要的满足率不高   失能老人普遍有强烈的康复服务需求,希望了解身体机能恢复或延缓机能衰退的知识,然而,他们及其照料者普遍很难获得专业的指点。89人中,只有5人表示在看病时得到过医生提示要注意活动能活动的部位、适量运动等指点,11人表示孙辈或其他人通过查看网络等告知了一些失能老人康复训练的知识,其余失能老人表示没有得到过专业指点。更严重的是,89人中,只有21人表示在过去一年中曾经得到过偶尔的按摩,其他老人没有得到过实际康复帮助,且一年中得到按摩次数超过3次的只有5人。这说明,多数失能老人的康复服务需要没有得到满足。   1.1.4 多数老人缺乏精神慰藉   有配偶的37位失能老人中,绝大多数表示自己快乐或比较快乐;无配偶的失能老人共52位,其中31位(近60%)的老人认为自己基本不快乐或不快乐,原因是家人很少主动陪老人聊天或老人明显感受到了子女或孙子女对照护工作的倦怠感致使老人对继续生活下去的意义感到迷茫。古语云:“久病无孝子”,这句话虽然以偏概全,但残酷的事实使它应验在了部分丧偶失能老人的身上。   除失能本身原因外,为了解丧偶失能老人认为自己不快乐或基本不快乐是否有照料者忽视老人精神慰藉需要的原因,调查了这些老人的相对固定照料者,询问是否注意到失能老人的精神慰藉需要及是否采取满足老人精神慰藉需要的实际行动。   关于是否注意到失能老人的精神慰藉需要。31位照料者中,12人(38.7%)的受访者,表示没有注意到,典型的回答是“农村人哪有那么多想法”,另一种回答是“都这个样子了,还要想啥子”。这种回答实际上是认为失能老人不需要精神慰藉所以没有给予老人相应的

文档评论(0)

ertery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