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唐诗兴盛原因浅述
唐诗兴盛原因浅述
【摘 要】唐朝繁荣的社会经济,开明开放的政治环境,以诗赋取士的科举制度等是唐诗繁荣兴盛的主要原因,同时唐朝诗人批判地继承了我国诗歌传统,不断推陈出新,从而使诗歌在唐朝达到了一个空前绝后的顶峰。
【关键词】唐诗 兴盛 原因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1)05-0065-02
中国的诗歌,从《诗经》发源,经过几千年的不断发展丰富,至唐代以其数量之多、作者之众、题材广泛、风格多样,达到了我国文学史上的顶峰。唐代不到三百年间,遗留下来的诗歌近五万首,唐代有诗人二千二百多人,唐诗不仅数量多,而且思想性和艺术性都达到了诗歌的创作高峰,并且流派纷立、风格多样。现实主义诗派格律严谨;浪漫主义诗派奇特豪放;田园诗细致入微;边塞诗雄厚深广,风格多样的文学流派交相辉映,竞放异彩。唐代的诗歌如此繁荣,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 经济繁荣为唐诗兴盛提供了雄厚的物质条件
马克思主义认为,作为上层建筑之一的文学艺术,是由社会经济基础决定的。宗教、文学、艺术等的发展是以经济发展为基础的,所以经济是文学艺术发展的决定因素。唐朝是隋末农民起义之后建立的,唐朝的皇帝接受历代王朝覆亡的教训,采取了一系列比较开明的措施,从而发展了生产,促进了社会经济的繁荣。在农业发展的基础上,手工业、商业、对外贸易和水陆交通运输业也都随之而发展。当时的首都长安全城三十多万户,城内商业区、“邸店”、“商肆”林立,聚居着中亚、波斯、大食等国的外商。长安城有五条大道通往全国,有三条大道通往中亚和印度,同时中国的航船可以远航到红海、印度和日本。大唐帝国达到中国封建社会繁荣昌盛的顶点,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帝国。如杜甫《忆昔》诗所描绘的“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禀俱丰实”。经济的发展为诗人的创作提供了雄厚的物质条件和创作环境。经济繁荣所形成的丰富的社会生活为诗人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成为唐诗繁荣一个不可缺少的基本条件。
二 国家的统一、多民族的高度融合所形成的文化多元化为唐诗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创作源泉
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自汉代始,多民族的统一体已经形成。后来,由于统治阶级的腐朽,再现了南北朝的分裂局面,隋结束了南北分裂的纷扰混乱,随后,唐朝使多民族的统一得到了恢复与发展。唐太宗言:“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统治阶级对多民族融合的重视极大地促进了民族的团结,多民族的融合为唐诗的创作注入了新的活力,唐文化不再是传统的汉文化或中原文化,而是胡汉合一、农耕文化和北方游牧文化混成的新文化。唐诗也不例外,在吸收各类民族文化的基础上,给以了充分的消化、升华,兼收并蓄,形成了山水田园派、边塞诗派、浪漫主义流派等各具特色和风格的模式。诗文体裁无所不有,唐诗风格无所不能,诗歌体裁无所不备,造就了一幅丰富多彩、盛大恢宏、百花齐放的历史诗文化画卷。
三 开明和开放的政治环境为唐诗的繁荣提供了保证
唐朝是历代王朝中少有的开放朝代,也是比较典型的多元化文化并存的朝代,这与统治阶级理朝治政有着直接的关系。开明的政权和开放的社会环境,对当时的经济、社会、思想、文化诸方面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影响。统治阶级对思想、文化、人文交流采取了开明和开放的政策,某种程度上实现了唐诗的繁荣,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1.在思想意识上,实现开明兼容的政策,提出“三教虽异,善归一揆”的理念
佛教、道教与儒教并称“三教”。魏、晋南北朝时期,三教为维护各自的地位,相互斗争、排斥。到唐代,统治阶级采取了开明和宽容的政策,既尊儒,又崇道,不抑佛,三教兼容,充分利用。如唐玄宗时期,玄宗亲自先后为《孝经》、《道德经》作注,又将其《御注金刚般若经》颁布天下。唐代时期,允许宗教自由,造成了多教并行,共同发展的局面,在原有国内宗教思想的基础上,又相继传入了西方的素教、摩尼教和伊斯兰教等。这些为唐诗的繁荣提供了丰富的思想支持,也促进了唐诗的思想、风格、体裁和情感的多样性。
2.在文化教育上,锐意经籍,大兴文治
贞观初期,天下安定,唐太宗励精图治,他深知“致安之本,唯在得人”,他采用魏征“偃武修文”的建议,“解戎衣而开学校,饰贲帛而礼儒生”,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唐太宗时期,建弘文馆,精选天下文人,给予优厚待遇,校理典籍,同时送三品以上官员的子孙入弘文馆学习,受此影响,各地都纷纷建立了官学制。在中央设国子学、太学、四门学、算学;在州县设有州学、县学。从中央到地方建立了一系列扶持、奖励政策。对教育的重视和推广,使得能够接受教育的群体范围大大增加了,给诗歌的发展和繁荣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在唐朝诗人群体中,有一大批出身寒微而成就卓著的平民巨匠,可见文化教育对诗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