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析中国儒家自然审美观.doc
浅析中国儒家自然审美观
在人与自然打交道的过程中,人与自然的关系 由陌生、疏离走向熟悉、亲近,自然的本真状态向人类敞 开,人类以本质力量显现到自然,“情往似赠,兴来如答”, 人从自然中感悟到肯定性价值,即是自然美。
关键词:自然;比德;宇宙感
人类从自然中诞生,是自然的一部分。自然不仅为人
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物质基础,而且寄托了人类生命的感 悟。在人与自然打交道的过程中,人与自然的关系由陌生、 疏离走向熟悉、亲近,自然的本真状态向人类敞开,人类 以本质力量显现到自然,“情往似赠,兴来如答” [1] (P547),人从自然中感悟到肯定性价值,即是自然美。
自然美,是指在审美活动中对人具有特定审美价值的 自然物和自然现象的品格特性。自然景物之所以是美的, 不仅符合人的感觉需要和特性,而且能够满足人的生命追 求,启发人对于生命的感悟,因而成为人的审美对象。
中国人在中国的土地上创造了灿烂的文明,对于中国 这片土地上的自然风景有自己独特的审美感悟,中国人的 自然美既体现了人类审美心理的普遍性,又体现了中国文 化的独特性。儒家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对自然 的认识是多方面多角度的,梳理儒家思想发展历程,自然 对于儒家具有认识意义,社会传达意义和道德象征意义,
其主导的审美自然观即是比德,即以德观物。
一、“比德”的自然审美观
儒家的审美观是美善统一,以理节情,将伦理道德作
为审美活动的根基,在艺术和自然的审美感受中体悟道德 人格。孔子的自然美观是“比德”,仁义礼智信等道德理念 比附到自然景物之上,在自然山水中体验到道德观。
人置身于自然,首先认识自然事物,儒家学说要求君 子以修身为核心,而修身的第一个步骤就是格物。《大学》 中说:“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 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 下平。” [2] (P 1)作为君子首先对万事万物的认识、研究 获得知识;运用知识,认识到伦理道德的价值,才能保持 意念的真诚、心思的端正,进而修养品性,管理好家庭和 家族,治理好国家,最终天下太平。子曰:“小子何莫学夫 《诗》?《诗》可以兴,可以群,可以观,可以怨。迩之 事父,远之事君,多事鸟兽草木之名。” [2 ] (P54)孔子看 来诗经不仅关乎教化问题,而其基础作用即是认识自然, 诗经大部分是民间歌谣,反映当时人们的劳动生活。从诗 经中不仅可以认识到鸟兽虫鱼等动物,花果草木等植物, 谷物蔬菜药材等农作物,而且可以认识河流山川,风土人 文等等。孔子所追求的君子形象不仅通晓六艺,习于礼乐, 而且博物多识,广泛地认识自然。
儒家在情感的抒发方面讲宄温柔敦厚,运用自然景物 寄寓思想感情。人类在社会生活中受到各种刺激产生丰富 的情感,情感通过适当的形式宣泄出来,这是正常的现象 孔子认识到这一点,但他主张情感的宣泄要受到节制,思 想情感的表达要委婉含蓄,讲究“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人际关系错综复杂,浄谏上级要 讲究方式,“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主文而谲谏。言之 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3] (P39)因此,文艺作品要注 意把握情感的表达方式,儒家不提倡直抒胸臆的表达,推 崇含蓄委婉,寓意于物的表达方式。《诗经?硕鼠》中民众 痛恨国君的横徵暴敛、贪得无厌,而具体表达则以硕鼠暗 喻国君,“硕鼠硕鼠,无食我黍”。[2] (P327)儒家主导自 然审美观是以社会和人生角度审视自然事物,自然现象的 特点和变化规律比附于社会规律和人生哲理。孔子说:“岁 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 [2] (P 32)的时候,并不是单纯 地说明松柏是常绿乔木的自然性特点,而是联想到社会中 的仁人志士不畏艰难困苦,在逆境中坚守独立的人格,高 尚的节操。孔子在山水观方面认为,“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论证正义》解释说 “知者乐水者,乐谓爱好,言指着行好运其才知以治世, 如水流不知己止也。仁者乐山者,言仁者之性好乐如山之 安固,自然不动而万物生焉。知者动者,言知者常务进,
故动。仁者静者,言仁者本无贪欲,故静。知者乐者,言 知者役用才知,成功得志故欢乐也。仁者寿者,言仁者少 思寡欲,性常安静,故多寿考也。”山和水被“拟人化”,
赋予人性的色彩,人性中的仁性和智性比附到自然界的山 水,自然物成为人本质力量的确认。
以德观物的自然美观,不是停留在自然物的形式美,
而是在其神态中发掘合乎社会伦理道德的精神美。这种以 德观物的审美感受,不是停留在悦耳悦目的感性层面,而 是达到道德的净化和升华,即是伦理层面的悦心。
二、儒家自然审美观宇宙感
在以德观物的基础上,儒者在自然之中体会到深刻的 生命价值。《论语?子罕》记载:“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不舍昼夜。” [2] (P34)孔子追求自己的理想,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