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县出土东汉车马出行画像砖之浅述.docVIP

房县出土东汉车马出行画像砖之浅述.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房县出土东汉车马出行画像砖之浅述

房县出土东汉车马出行画像砖之浅述   [摘要]2010年,湖北省十堰市房县二郎岗2号东汉墓中出土一批画像砖。砖的侧面均模印有车马画像图,一砖一画,画面主要由一立树、一导骑、一飞乌、一轺车、一文吏等五部分组成。根据墓中出土的珥铛以及画像中的形象特征判断,墓中主人是一名女性,砖上车马出行图叙述的是一幅死者亲属为女性死者送行的送葬图,而且图上反映了东汉时期的“举孝廉”制度,以及死者亲属而非死者本人的官阶地位与经济实力。   [关键词]东汉;画像砖;车马出行图;送葬图   [中图分类号]K87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738(2011)06-0057-03   2010年,湖北省十堰市房县二郎岗2号东汉墓中出土一批车马出行画像砖。M2为长方形土坑竖穴券顶砖室墓,方向13°,墓圹残长374,宽144,深186厘米,墓室内长330,宽96,内高148厘米。墓内出土有琉璃珥铛、四乳四螭镜、陶罐、五铢钱等随葬器物。   画像砖集中分布在墓室内第8、9、17、18层的四壁上,封门处也有零星分布。画像砖为长方形实心砖,长35、宽16.5、厚7厘米,系用木模压印后经火烧制而成,保存基本完好,画面较为清楚。一砖一画,砖侧面模印有浅浮雕图案,表现的主要内容为车马出行图,共计马2匹,人2个,车1辆,鸟1只,树1株。图中车马、人物、鸟木等形象生动传神、动静有致,画面结构简单清晰、质朴概括。   一、车马出行图内容   图中人、车、马、鸟等均朝向左端的立树,一致向左行进,或送、或骑、或走、或奔、或飞:一人立于车轮之后,面向马车,作持板送行状,一人骑在前马之上,作扬手挥鞭状;一车走在立人之前,为双轮小车;两马一前一后,前马奋蹄疾驰,后马拉车前行;一鸟展翅飞翔于两马之间;一树立于马的左侧;不见榜题文字。分析整个画面,从右至左分别印有一立树、一导骑、一飞鸟、一轺车、一文吏。   1.导骑   一人骑一马,是为导骑。图中马体矫健肥壮,奋蹄疾驰。马上骑有一人。骑者头戴巾帻,类似平巾帻;身着窄袖套祷,腿跨于马背之上,扬手作挥鞭状。   巾帻是一种能够包裹头发的便帽,汉时主要供身份低微的庶人以及“身份低的不戴武冠的士卒”单独佩戴。据此,图中骑者可能是一介低微布衣,也可能是一名普通士卒。   2.轺车   一马拉一车,是为轺车。马位车前,体形彪悍,昂首翘尾,作行走状。马背驾一曲形双辕,辕后挂一双轮小车:辐式圆形车轮,八根车辐;有盖无帷;盖立车中央,状呈伞状;车上无人。   图中马车的系驾方法表现得并不清晰,但东汉时期马车的系驾方法一般为“胸带式系驾法”:即将矧与轭分离,两矧相连加宽成鞅(亦名胸带)绕过马胸。如此可将马驾车的支点和安车的受力点分开,使马的颈部和胸部共同承力以减轻马体局部受力。   据考,图中表现的马车形制为轺车。所谓轺车,据刘熙《释名?释车》记载:“轺车,轺,遥也,远也;四向远望之车也”。由此可知,轺车是一种小型轻便,可以在车内坐乘或立乘,以及四处遥望的双辕马拉车,为汉代车马出行图中最为普遍的一种车型,通常为一般官吏、普通富人所乘用。   3.文吏   车尾一立人,是为文吏。人立于车尾,头戴高冠,宽袖长袍,持板送行。立人手中所持的板为手板,亦名“笏”,头端带有笔,一般为文官记录命令、指示的工具,材质分为象牙、木板、竹子等。据其所着冠服以及所执手板判断,身份为一送行文吏。疑惑的是此人在为送谁送行,按照就近原则,应该是在为马车上的主人送行。   4.飞鸟   马前一飞鸟,是为大雁。飞鸟夹在两马之间,体型偏大,振翅向左,类似大雁或飞鸽。古时有“大雁传书,飞鸽传信”一说。因此,这只飞鸟的出现绝非偶然、随意,应该具有某种使命意义。   5.立树   左端一立树,直立而生,伸展六枝,只见枝干,不见树叶,构图极为简单。汉画中多见柳树、松树、桑树等树木形象,但鉴于图中树木构图过于简单,形体特征不甚明了,无法辨明其树种。此树也许并不是一棵现实树木,而是具有某种象征意义的普通树木,或是传说中的某种神树(如:若木)等。   二、车马出行图释析   此画像砖发现于二郎岗东汉墓M2的四壁上。画像砖既然出土在墓葬中,那么它就不仅是一种墓室装饰材料,还是一种为死者服务的功能艺术,而且砖上的图像本身具有一定的特殊含义,这种含义一定与死者、死者亲属或丧葬风俗有关。   根据墓中出土随葬品、画像砖上的构图特点与各种形象特征判断,这幅车马出行图是一幅展现死者亲属为死者送行的送葬图。   如前所述,M2中出土一件琉璃珥铛,腰鼓形,中穿孔。珥铛为汉代妇女的一种耳饰。据此判断,墓主人身份为女性。然车马出行图中的骑马者与送行者皆为男性,不见女性形象。要想正确解读图中想表达的含义,需要找出墓中女性死者与车马出行图之间的关联

文档评论(0)

189****768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