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心雕龙情采篇简述.docVIP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文心雕龙情采篇简述

文心雕龙情采篇简述   摘要:《文心雕龙》是南北朝时的一部文论巨著,至今仍有着深刻的影响。本文所论述的“情采”是《文心雕龙》中最重要的美学范畴之一。“情采”一词,一是情,一是采,情在采先。笔者分别从“情”“采”及其互相关系这些方面简析刘勰的文艺思想。   关键词:《文心雕龙》 刘勰 情 采      《文心雕龙》是南北朝时期涌现的一部拔萃当时、独步千古的文论巨著,被誉为“体大而虑周”(章学诚)、“文苑之学,寡二无双”(谭献)。综观全书,论文伊始,刘勰便在《征圣》篇中云:“志足而言文,情信而辞巧,乃含章之玉牒,秉文之金科矣”。及至篇末,有《序志》曰:“至于剖情析采,笼圈条贯,?ど裥裕?图风势,苞会通,阅声字……”。核检全文,情、采屡现,推其大概,当以百数计,故知其为刘勰常常使用的重要术语。正因为“玉牒”“金科”的地位,笼罩多篇的功能和高密度的涌现,牟世金先生认为“情采论无疑是《文心雕龙》全书的理论中心”。观“情采”一词,实乃两部分,一是情,一是采,情在采先。笔者分别从“情”“采”及其互相关系这些方面简析刘勰的文艺思想。      一、情      大凡作文者,必知文由心发。由心,即是由情。情是作家的内质,“辞”依“情”设。   “水性虚而沦漪结,木体实而花萼振”,便是沦漪粼粼,或是花萼丽丽,亦要依赖其本体――水与木,为文亦是。纵能堆辞砌藻,没有好思想好内容,也不能算是好文章。“文质附乎性情”,是本文的一个原理性论证。而能否依情敷辞,自然为文,这又是文学创作的一个根本性问题,也是作家在临文前应该解决的一个首要问题。   孔子论诗有云:“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由此可见,除了言辞,为诗应先在一个“情”字,为文亦先在一个“情”字――文采以情思为本,形式以内容为本。而“情”字,在《情采》一章中,更是反复往来,提及了十几次。   立文之道中,“形”“声”“情”三理,尤以“情”为常。《孝经》曰:丧“言不文”,实质重“情”为贵;老子称“美言不信”,即非弃美,而旨在“情”为真;立文三理中,应更以“情”为高。尔后,“五情发为辞章”直点作文的本质――文章应是抒发情感的工具。立文,应先立情;立好文,应先修德。无情之文,犹如无灵魂之躯体;无德之文,即难登大雅之堂。当立文与性情相联系,便自然要求作文者进行自我完善。或喜,或悲,或怨,或恨,志思蓄愤,亦应在道德之中;以讽其上,正是《风》《雅》之文。“择源于泾渭之流,按辔于邪正之路”,何尝又不是在为文思索中,寻一条通往德性之路,在对德探求中,觅一方文思之源。立文,修德,取性情亦取性灵。而无德,文章便是再纯任性情,也不过淫乱荒诞尔尔;况且,亦因此,写文难免沉溺于声色之途。   通过上文的分析,我们不妨给“情”与文作出这样的总结。大体而言,“情”指情感,并可引申为内容;细究起来,“情”其实是一种具有宽领域、多层次意义的概念,它可以表达作者因道德所赋予的修德思想,也可以由作者的个性和品格自然流露,也可以体现出作者对自然和人类的认识和思考。作家的创作活动随时随地的取之于情,故其在文中指出:“情者文之经”。为文应该先有思想、情感、内容,再有文;为文者则应该首先修身养性,才会有好文章。      二、采      《情采》篇开篇即云“文章”就是彩绘花纹,也就是“文采”。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有“文采”,但它们具有何种“文采”是由实体的本质所决定的。为文之道有两种:为情造文和为文造情。前者“盖《风》《雅》之兴,志思蓄愤,而吟咏情性,以讽其上”――为情造文;后者“诸子之徒,心非郁陶,苟弛夸饰,鬻名钓世”,实非为文之道――为文造情,一失为文之本意,二则文章易“淫丽而烦滥”。对此,刘勰是极力反对的。   但是,刘勰也不赞成浅露朴陋的作品,他的《文心雕龙》篇篇讲求文采就是一个证据。如果通观《文心雕龙》,我们会看到总共五十篇文章之中,专门分析文采的就有十二篇之多。“析采”分量如此之重,雄辩地说明刘勰是十分重视文学艺术形式的。他认为为文砌藻,自然不是应为之事,然徒情不饰,则又如林中木山中铁,未能成华器名鼎:“虎豹无文,则?A同犬羊;犀兕有皮,而色资丹漆”,说的正是此理――“质待文也”。刘勰实际上说的是文采必不可少,即华美的表现形式对为文的重要性。   人造器物,雕花纹饰,亦非是为繁华以为缀,更忌恶俗;自然造物,亦非将美好事物皆叠于一处,而花分四时,景有四别,自然生趣。此般巧妙,同理于作文。玄黄色杂、日月叠璧、山川焕绮……种种自然之美落于文墨,非造华辞堆砌,而是“淑姿”自生“盼倩”,好比一个人的风采,它决不是由外在的彩饰装点出来的,而是由内在性情和气质透发出来的;相聚之欢,离别之愁,生死之忧……百态人生之感,不须为赋新辞强说愁,点滴皆源自生活,此即是“文采所以饰言,辩丽本于情性”。   有

文档评论(0)

151****19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