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兰铁路茂县隧道突涌水机理剖析及治理措施.docVIP

成兰铁路茂县隧道突涌水机理剖析及治理措施.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成兰铁路茂县隧道突涌水机理剖析及治理措施

成兰铁路茂县隧道突涌水机理剖析及治理措施   摘 要:针对成兰铁路茂县隧道突涌水状况,进行了灾害发生的机理分析,介绍了超前周边注浆技术、可溶岩初支局部堵水技术,采用了“分段截流”的理念,运用了新颖的“引流封堵”布置方式,同时配合新型RSS堵水材料与水泥浆进行双液堵水,取得了显著的堵水效果,解决掉了工程中突涌水问题。   关键词:隧道工程 突涌水 超前周边注浆 初支局部堵水 治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U4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12(c)-0069-05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交通行业也随之勃兴,公路、铁路大量兴建,因此,遇到的隧道工程也越来越多。迄今为止中国已是世界上隧道最多、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中国的隧道建设技术已经在总体上处于全球较领先的水平,著名的隧道有:八达岭隧道、南岭隧道、昆仑山隧道、秦岭隧道等。隧道工程往往修建于外部条件比较复杂的地质环境中,再加上隧道施工中施工方法与周围的地质环境不够协调,经常导致地质灾害情况的发生。隧道突涌水就是隧道施工中显著的地质灾害之一。   1 工程概况   成兰铁路茂县隧道隧址位于龙塘车站与茂县之间,隧道全长9 913 m,最大埋深约为1 646 m,属于构造剥蚀深切割高中山地貌,地形沟谷纵横,起伏较大,自然横坡15°~65°,地表高程1 575~3 278 m,相对高差1 703 m,局部陡峭,突涌水灾害发生位置在隧道的出口段。隧道出口段长3 803 m,起讫里程D8K131+360~D8K135+163,隧道出口段为左、右分离式隧道,出口段位于半径为7 000的右偏曲线上,为单面上坡线路设计。隧址不良地质有活动断裂、高地应力、高地温、岩溶、有害气体、放射性、危岩落石、泥石流、顺层等,局部可能存在断层破碎带、突泥涌水等,地质灾害风险较大。   1.1 地质特征   成兰铁路茂县隧道隧址区域分布的岩体是极为软弱破碎的板岩、炭质板岩、千枚岩,受构造影响,多表现出强烈的揉皱变形和挤压破碎,软岩和破碎岩体岩性条件极差。受构造影响,区内节理裂隙发育,可溶性岩段易沿裂隙发育形成岩溶化裂隙、小型岩溶洞穴等。段内岩溶弱-中等发育。隧址内茂县群各组地层及寒武系地层均夹有灰岩、泥岩,因千枚岩透水性差,一般岩溶弱发育。隧址区域内地震平均场地峰值加速度为0.20 g,地震动反应波普特征周期为0.35 s。   1.2 水文特征   地表水主要为岷江汇水、沟水,属岷江水系,茂县隧道出口地表水汇入核桃沟后,同其他各沟水最终汇入岷江,区域内斜坡陡峻,大气降水主要为地表的径流排泄为主,有一小部分的大气降水向下渗透沿着基岩的节理裂隙向下成为地下水的一部分。地下水主要以基岩裂隙水、岩溶水、构造裂隙水、土层孔隙水为主。区内裂隙发育,基岩裂隙水较丰富。地下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及河水补给,同时也向河流排泄。初步对隧道涌水量预测:茂县隧道预计正常涌水量为2.8×104 m3/d,雨季最大涌水量4.2×104 m3/d隧道段以滴水、渗流为主,遇裂隙密集带可能发生淋水及小股状涌水。   2 隧道内突涌水情况及应急措施   2.1 隧道平导正洞右线突涌水情况及应急措施   2016年7月15日晚18:30分左右茂县隧道平导正洞右线小里程掌子面发生突水,突水里程为YD8K132+312,突水部位为隧道中线隧底部位,经现场测算流量为310 m?/h。   突水发生后,第一时间暂停洞内施工,组织现场工班和机械撤场,启动突水应急预案,一是安排专人全天候观测水量变化;二是切断掌子面台架和仰拱附近电源;三是增加抽水设备,备足抽水设备和管路,抽水设备为2台18.5 kW潜污泵和2台15 kW潜污泵。   7月19日有管部门召开专题会,要求加强水量监控,加大超前地质预报工作,抽排水储备能力要达到2万m?/d。   7月22日上午,茂县隧道平导正洞右线小里程积水已抽至掌子面附近,无大面积积水。当日,采用物探“WT-2”方式即“地震波反射法+地质雷达探测法+红外探测法”进行探测。   7月23日,根据关于茂县隧道右线YD8K132+312超前地质预报技术报告结果,准备施作超前水平钻验证掌子面前方是否存在富水情况,减小突水风险。   7月24日,组织地质钻机进洞施作超前水平钻,开展钻探工作,钻探采用“ZT-5”方式即“超前钻孔(3孔)+加深炮眼(10孔),其中1孔检测水压、水量,1孔取芯”。16:45分开始钻进1#孔,20:20分钻孔深度达5 m时,钻机突然出现卡钻随即发生了突水,为验证夹层深度及前方富水情况,钻机继续工作,由于突水压力和水量较大不得暂停施工转移地质钻机,钻进深度为8 m,验证突水夹层厚度为0.4 m,两孔出水经现场测算流量为420 m?/h,现场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