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述邓缵先戍边思想.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述邓缵先戍边思想

浅述邓缵先戍边思想   [摘要]作为民国时期的援疆干部,邓缵先主持编纂了两部县志,出版了一部游记和三部诗集。他以史卫国,重视民族关系和发展农业,不畏艰险,实地调查边界,留下大量珍贵资料。其戍边思想值得后人研究和学习。   [关键词]邓缵先;新疆时局;民族关系;戍边思想   邓缵先(1868~1933),字芑洲,自号毳庐居士,又号履冰斋主人,广东省紫金县人。生于晚清,卒于民国,岭南客家人,自幼深受其父影响。虽然家贫,然其6岁即入私塾读书,在其父严厉督促下,邓缵先博学经史,15岁就秀才。光绪十年(1884),邓缵先来到著名的惠州丰湖书院读书。此后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清政府接连战败,这些对邓缵先冲击很大。所以,在他心里一直有着“尝闻父老言,朔方有匈奴。战伐立勋业,荷戈剪强胡。男儿能报国,麟阁铭宏模。斯语永不忘,头白奋长途”的愿望。国家如此贫弱,受尽列强的欺侮,作为热血青年的邓缵先,欲投笔从戎,征战沙场,建功立业。但其宏大志向直到中年才有机会施展。   民国3年(1914)9月,应内务部第三届县知事试验,取列乙等,受北京中央政府派遣分赴新疆、戍边安民。在新疆的18年中,他曾任省公署文牍员、编辑员,政务厅总务科员、科长,新疆覆选区选举调查会会长等职,并先后出任乌苏、叶城、疏附、墨玉、巴楚五个边境县知事。任职其间,教民造水车,灌溉农田,有力促进了边疆农业的发展。他在职10余年,除了积极处理好各种政务,还面临着列强蚕食边疆的危险。与此同时,他积极施展各种措施,保护国土的安全。邓缵先的戍边思想有着深刻的时代烙印,还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前瞻性。但是,关于邓氏戍边思想的研究基本还是空白,而研究其戍边思想对于处理当今边疆问题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新疆时局状况(1915~1933)   本文重点探讨邓缵先的戍边思想,故而把年限断在邓氏在新疆活动的时段内。民国3年(1914)9月,应内务部第三届县知事试验,取列乙等,受北京中央政府派遣分赴新疆。但是从岭南到新疆远达万里,加上交通不便,路途花费近一年的时间。直到第二年7月,才抵达新疆首府迪化(今乌鲁木齐),任新疆省公署科员,参加政治研究所学习考试,合格后待分配。此后,除了中间有一次回乡探亲,直到1933年在巴楚遇难,邓氏一直在新疆任职。要想清楚地了解邓氏的戍边思想,就必须了解新疆的时局,这是邓氏戍边思想的背景来源。   孙中山先生曾说:“中国人民遭到四种巨大的长久的苦难:饥荒、水患、疾病、生命和财产的毫无保障……中国所有一切的灾难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普遍的又是有系统的贪污。这种贪污是产生饥荒、水患、疾病的主要原因,同时也是武装盗匪常年猖獗的主要原因。”新疆政坛积弊已久,贪污腐败成风,如果不下大力气整治吏治,不足以安抚其地。民国初年,杨增新主政新疆,不久在新疆就刮起了吏治风暴,从1915年春天杨增新给内务部的公文可窥见一斑。其文直接以《呈覆整顿新疆内政情形文》为名,历数新疆吏治败坏、官吏以钻营为能、以狡诈为才、不正之风泛滥成灾。杨增新还特别指出官员贪渎盛行的原因,新疆开省以来,光绪三十年前牧令被参者并无一人。换句话说,在新疆贪渎是没有风险的。对此,杨增新深恶痛绝,严加处理,对迪化县知事谢维兴、伊宁县知事廖焱,均施以极刑。再者,当时新疆面临着极其恶劣的内外环境。“杨增新于民国元年就职时,正值伊犁革命,全疆哥老会滋扰,加之英俄觊觎,外蒙狼贪,八方风云,危机四伏。”为了新疆的长治久安,杨增新从内地引进官员,以此改变新疆任人唯亲的官场状况,而邓缵先正是杨增新从内地引进的官员之一。   二、邓缵先以史卫国   邓氏在新疆的时间虽然只有18年,但是给新疆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他不仅留下大量的诗歌,还主持修纂了两部县志和一部游记。民国7年(1918),撰成《新疆乌苏县志》。这本小小的县志,开创了民国时期新疆修纂地方志的先河。1921年正式刊印,成为民国时期新疆省内第一部地方志。邓缵先在《续修乌苏县志》序言中写道:“县志之作所以考地形,详建设,昭治理,纪因革察民俗之驳,审物产之盛衰也。乌苏在天山北麓为迪化门户,北通阿塔,西接伊犁,适扼北地要冲,辖境辽阔,关系尤重。”邓氏在此重点强调了修纂方志对于地方的重要性,短短数句把乌苏的战略区位阐述得清清楚楚。自19世纪以来,西方探险家不断进入新疆,他们搜寻文物,走访民间,勘察土地,普查矿藏,测绘山川。沙俄更是将新疆的资源分布、河流走向、土地人口,在其出版的地图上,明目张胆地标上俄文名称。外国人对新疆的认识超过了中国人。续修地方志,溯其源流,以史志保卫国土。杨增新“指令卸乌苏县知事邓缵先呈赉遵令修改编辑文”,而且两次提出修改意见,其重视程度可见一斑。“邓氏《乌苏县志》堪称民国时期新疆县志中的姣姣者……自其刊印之日起,至1990年新《哈密县志》出

文档评论(0)

151****19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