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分子印迹聚合物电化学传感器的制备及其在除草剂检测中的应用-分析化学专业论文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本论文经答辩委员会全体委员审查,确认符合安徽师范大
学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要求。
答辩委员会签名:
主席:(工作单位、职称)
委员:
导师:
4
安 徽 师 范 大 学 学 位 评 定 委 员 会
学 位 论 文 独 创 性 声 明
本人声明:所提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 研究成果,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 的说明并表示谢意,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 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安徽师范大学 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 学校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 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安徽师范大学 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 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导师签名:
签字日期: 年 月 日 签字日期: 年 月 日
学位论文作者获学位后去向:
工作单位: 电话:
通讯地址: 邮编:
2
摘 要
分子印迹技术是一种制备简单的人工合成聚合物技术。采用该技 术合成的印迹聚合物对模板分子具有特异性结合功能,且具有良好的 稳定性、较强的抗酸抗碱能力,被广泛用在固相萃取、模拟酶催化、 天然抗体模拟、色谱分离、化学仿生传感器等领域。当今社会中,随 着除草剂对人们食品安全问题的影响越来越多,人们针对除草剂检测 的研究也愈来愈多。因此,本研究将印迹聚合物和电化学传感器有机 结合,采用电聚合方式制备了三种高灵敏性除草剂分子印迹电化学传 感器。经过研究,这些传感器对模板分子均具有特异性的结合能力, 选择性的识别能力和灵敏的检测能力。具体工作如下:
1、以 2,4-二氯苯氧乙酸(2,4-D)为模板分子,邻苯二胺为功能单体, 采用电聚合法在玻碳电极表面合成印迹聚合物(MIP),得到迹聚合 物传感器(MIP/GCE),并采用循环伏安法(CV)和差示脉冲伏安法
(DPV)进行表征。结果表明,该印迹传感器对 2,4-D 表现出良好的 特异性结合能力和识别能力。在 2,4-二氯苯酚、4-氯苯氧乙酸、苯氧 乙酸、苦杏仁酸等结构类似物存在条件下,印迹传感器对模板分子 2,4-二氯苯氧乙酸的响应明显,对其他干扰物几乎不响应。该传感器 可用于对 2,4-二氯苯氧乙酸的检测,响应线性范围为 1.0×10-9
~2.0×10-7 mol/L,检测限为 1.8×10-10 mol/L(S/N=3);有望用于实际样 品中 2,4-二氯苯氧乙酸的分析检测。 2、通过电沉积的方法将金纳米粒子(AuNPs)修饰到玻碳电极表面, 再以邻苯二胺为功能单体,2,4-二氯苯氧乙酸(2,4-D)为模板分子,
5
通过电聚合的方式制备了 AuNPs 印迹电化学传感器。采用扫描电子
显微镜、X 射线能谱、循环伏安法和差示脉冲伏安法对传感器的性能 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结构类似物溶液中,该印迹传感器对模板分 子 2,4-D 具有良好的识别能力,对模板分子的检测的线性范围和检测 限分别为 1.0×10-9~3.0×10-4 mol/L,1.6×10-10 mol/L(S/N=3)。 3、采用“还原银法”制备了银微球,将其与多壁碳纳米管复合后, 滴涂到玻碳电极表面制得的银微球修饰电极。以邻苯二胺为功能单 体,马来酰肼(MH)为模板分子,在修饰电极表面通过电聚合的方式, 制备了银微球/多壁碳纳米管复合材料印迹传感器。通过扫描电子显 微镜(SEM)对修饰电极的表面形貌进行了表征,同时利用循环伏安 法(CV)和差示脉冲伏安法(DPV)等对传感器的电化学性质进行了表 征。结果表明,复合材料印迹电化学传感器对模板分子具有良好的特 异性结合和选择性识别能力。其中被修饰到玻碳电极表面的复合材料 增强了修饰电极对模板分子检测的响应电流,提高了检测的灵敏度。 线性范围为 5×10-6~1×10-3mol/L,检测限为 5.4×10-7 mol/L(S/N=3)。 关键词:电化学传感器,分子印迹聚合物,除草剂,纳米材料,识别, 检测
6
Abstract
Molecular imprinting technique, as an artificial method, is used to fabricate the molecular imprinting polymer Molecularly imprinted polymer (MIP) with specific recognition capacity to the template molecule. Because of it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产品内分工视角下我国消费电子产品贸易研究世界经济专业论文.docx
- 代建制在政府BT项目中的应用研究-工商管理专业论文.docx
- 代工生产企业的生产物流绩效评价研究-物流工程专业论文.docx
- 代建制下建设项目工程造价风险管理研究-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论文.docx
- 代工企业新产品开发流程的差异化管理方法研究-软件工程专业论文.docx
- 代建制在新区建设中的应用研究-项目管理专业论文.docx
- 代建制模式下政府投资项目业主方的风险管理研究-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论文.docx
- 代持股协议中隐名股东之权益保护-法律学专业论文.docx
- 代换在几何表示中的若干问题-基础数学专业论文.docx
- 代建单位成本效益分析-结构工程专业论文.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