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槐种质(基因)资源收集、保存及评价的研究.pdfVIP

刺槐种质(基因)资源收集、保存及评价的研究.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致 谢 本文是在导师杨秋生教授、朱延林研究员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从材料搜集、 试验研究、论文选题、方法设计、数表分析、论文撰写、修改到最终定稿,无不 浸透着导师的心血。在此谨向杨秋生教授、朱延林研究员表示衷心的感谢。 本论文是在河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主持的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刺槐抗逆性 育种”研究项目的基础上开展的,样品测试、数据整理分析及论文撰写均在河南 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完成,在此,对河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河南省林木种质资源 保护与良种选育重点实验室的各位领导及张江涛、翟小巧、赵鹏晖、王念等老师 的支持和帮助表示由衷的感谢。 真诚感谢河南农业大学林学学院何松林教授、苏金乐教授、孔德政副教授等 各位老师给予的热情帮助和无私奉献。几年来,我在河南农业大学研究生处和林 学院的培养和帮助下,顺利完成了学业,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冯屹东 2009年5月于郑 1.文献综述 1.1国外刺槐研究概况 刺槐(RobiniapseudoacaciaL.)是蝶形花科刺槐属(Robinia)植物,起源于北美洲。其天 然分布区有2个部分:东部分布区从宾夕法尼亚洲中部延伸到砸拉巴马和佐治亚洲北部的阿 柏拉契山脉;西部分布区包括密苏里南部的奥扎克高原,阿尔堪萨斯与冬奥克拉荷马的北部 为20.27℃,最高温度为30.38℃,1月份平均温度为2.8℃,最低温度在.10℃与.25℃之间; 平均无霜期在140.200d。在阿柏拉契安山区,刺槐成散生或簇状分布在海拔llOOm的山坡、 沟谷和林缘地带。在弗吉尼亚两部,刺槐主要分布在阳坡和西坡,很少分布在阴坡、东坡或 沟谷。刺槐可在多种立地条件下生长,喜爱疏松、结构良好,特别是淤积的沙壤土,但不适 宜在粘重的土壤上生长。刺槐人工栽培的历史比较长。在美国,由于刺槐有许多优良特性和 用途而在农业弃耕地上栽植,用以生产木材和防止水士流失。1890.1946年,田纳西河谷共 造林1.7亿株树,其中刺槐占0.65亿株。为了在裸露的矿地上进行绿化,从第二次世界大战 初期至1947年问,共栽植刺槐1.5万公顷,目前美国每年营造的刺槐林约200公顷。刺槐 是第一个从北美引进欧洲的林木树种。1601年刺槐首先引入法国,随后很快传入其他国家, 如前苏联、瑞士、意大利、德国、奥地利、匈牙利、前捷克斯洛伐克、罗马尼亚、中东、日 本和中国,以及南美、非洲和澳大利亚,目前刺槐已经遍布世界大部分地区。匈牙利是刺槐 栽培面积最大和栽培时间最早的欧洲国家之一,匈牙利林木育种学家Keresztesi编辑的英 文版的(Blacklocust》(即刺槐,王世绩等先生译)描述了匈牙利的刺槐培育、利用现状和 栽培技术。最早在德国比较系统的研究刺槐,近年来德国致力于刺槐资源搜集、不同目的的 Redei等,2002)。 1.1.1剌槐生理 对刺槐生理代谢研究早期多是有关抗逆性的研究,近期则向微观方向发展迅速,有关分 了细胞膜的不饱和脂肪酸和膜结构与抗寒性的关系,对不同生长时期刺槐的抗寒性进行了比 较。很多学者研究了刺槐的抗逆性。Zamgoza(2004)研究了转基因刺槐的抗除草剂,通过农 条件下刺槐蒸腾速率的日变化,研究了刺槐的抗旱性,在田间最大持水量下降到O.23与O.32 之间时,刺槐的蒸腾速率几乎不受影响,当超过这一界限下降到O.5时,蒸腾速率直线下降。 以3个月的刺槐幼苗为材料研究了强电磁场对刺槐叶绿素的影响,用400坶lz的点磁场分别处 理1,2,3和8d,时,发现每天处理2小时,叶片的叶绿素a和叶绿素b的含量明显升高,而其它 处理,叶绿素的含量下降。 2 1.1.2剌槐资源搜集和种源试验 位酶系统,分析了其中多态性高、差异大的7种等位酶系统的遗传变异,研究了欧洲刺槐种 源的遗传结构和遗传多样性,证明匈牙利、斯洛伐克的种源等位酶遗传变异水平高于德国的 种源,匈牙利和斯洛伐克的种源群体间遗传差别小,群体内遗传差异大:而德国种源间遗传 差别较大,群体内遗传差异相对较小。欧洲种源问没有形成明显的地理变异模式,刺槐遗传 了美国天然分布区刺槐的遗传变异。结果发现,88%的变异存在于种源内。没有形成明显的 地理变异模式,只在地理界限明显的种源间遗传分

文档评论(0)

lh2468lh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