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议公共艺术在广州珠村乞巧节事空间应用
浅议公共艺术在广州珠村乞巧节事空间应用
摘要:通过分析广州天河区珠村岭南水乡元素及乞巧节事艺术元素,研究珠村具有传统地域文化特征的点、线、面公共空间形态。提出结合珠村乞巧文化的公共空间艺术展示方式,以微展示、序列性展示、城市画布等手法,融合公共艺术的公共性、艺术性和可参与性,为珠村乞巧节事空间艺术形态的表达和乞巧文化展示设计提供参考。
关健词:公共艺术;节事空间;乞巧文化;珠村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志码:A
引言
广州珠村始建于南宋绍兴元年(1131),是一个具有800多年历史的古老村落[1]。珠村至今保存有数千平方米的历史建筑群,包括北帝庙、潘文治故居、潘氏宗祠等。村内传统文化活动丰富,除舞狮、龙舟等广府民俗活动外,还有久负盛名的乞巧文化。
乞巧文化作为特殊的民俗文化,承载着特定地方的民间文化信仰。乞巧节是岭南传统民俗节事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珠村自古便有乞巧风俗,每年农历七月初七乞巧节,珠村的巧手们纷纷制作精致的手工作品并举办一系列乞巧活动来进行祈福。由于历史原因,乞巧活动曾一度停寂,1998年由村民自发恢复举办。2005年,珠村举办了第一届广州乞巧文化节,自此开始,乞巧节事由自发的民间活动发展成为一场城市的盛会,至今已连续举办13届,形成良好的社会影响力和口碑效应。乞巧文化不仅成为广州传统文化一张响亮的名片,珠村更被誉为“中国乞巧第一村”[2]。
笔者在调研珠村村容村貌、体验乞巧风物、七夕嘉年华等一系列活动的基础上,开展调研问卷调查。经过两轮实地调研分析,发现珠村具有丰富的传统民俗资源,由民俗活动复苏而形成具有展现民俗艺术的节事空间。但民俗艺术展示如何与传统村落及节事空间的结合仍面临诸多问题,例如村落节事活动空间标识系统模糊,村落整体空间缺乏传统民俗艺术形象展示以及大型公共艺术活动策划等。本文尝试利用公共艺术手段解决传统节事文化在村落空间中的展示和传播,以期探讨公共艺术在村落节事空间的应用方式与方法。
1 珠村乞巧节的公共艺术元素提取
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3]。乞巧文化的物质载体包括乞巧活动空间、乞巧活动形式、乞巧用品等方面,乞巧精神文化体现在人们对美好生活、姻缘的向往。每逢乞巧节,珠村会举行为期一周的节庆活动,包括“摆七娘”“拜七娘”“送七娘”“赛巧会”等。其中以“摆七娘”为主,即在供案上展示巧男巧女们制作的精巧手工艺品如珠花、斋塔、公仔等以祈求美好生活,这是珠村乞巧节区别于国内其他地域乞巧节最鲜明的特色。本文从珠村乞巧文化的物质载体角度出发,对珠村岭南水乡特征的村落空间和乞巧文化艺术作品进行探讨,通过归纳、提炼、变形等手法,将其村落空间岭南水乡典型特征及乞巧节事文化艺术特征提取为设计元素,进而转变为公共艺术设计表现的具体可视符号。
1.1 岭南水乡元素
岭南水乡通常以水系与村落相互环绕的空间形态出现。珠村村落肌理为典型的岭南水乡特征,整体布局为向心性格局,水系、村落相互环绕的空间形态充分体现出岭南传统聚落的生态智慧。在对珠村岭南水乡传统元素提取的基础上(表1),将珠村乞巧节事展示空间分为点、线、面三种类型。根据往年乞巧文化节节事活动分布情况截取重点展示片段(图1),其中珠村牌坊、乞巧苑、七夕文化广场、珠村?I塘、明德堂等为主要面状展示空间,承载乞巧主题活动及标志性节点空间展示;以珠村东环路、文华大街、南门大街等为主要线状展示空间,承载乞巧文化叙事性及传统历史风貌展示,并以此来贯穿潘文治故居、百年古树、北古帝庙、三间铺头等点状展示空间。
珠村传统建筑中的镬耳墙、人字山墙、龙船脊、白色夔龙卷草纹等建筑装饰元素,以及建筑肌理呈现出的黑灰色系,将成为珠村整体村容村貌艺术形态特征改善的基本依据。
珠村建筑形态特征以传统民居及宗祠、古庙建筑为主,采用梳式布局。造型多表现为广府建筑,镬耳墙、人字山墙、龙船脊为主要造型元素,例如珠村潘氏宗祠、元德陈公祠、良潘公祠等。建筑装饰以岭南传统的“三雕两塑”和彩绘为主,“三雕两塑”是岭南建筑独特的装饰艺术形式,表现为木雕、石雕、砖雕、灰塑、陶塑,其装饰内容多以岭南地区常见的瓜果、吉祥图案、图腾崇拜、神话故事等为主,例如珠村北帝庙、梅隐潘公祠、国斯潘公祠等。村落传统色彩是基于对池塘、水系、祠堂和古树等元素加以分析,对传统建筑、装饰图案进行提炼,主要表现为黑灰色系。
1.2 乞巧节事供品
乞巧节事根据乞巧活?又魈夥治?“摆七娘”“拜七娘”“送七娘”等,不同主题内容供品形式不同,主要以珠花类手工艺品、水果、器皿、人物、建筑等呈现。以材质、形态、色彩三个方面进行传统艺术元素提取(图2)。
传统手工艺材质是节庆习俗中常用的食材和服饰类材料,例如各种谷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