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泽雅 600多年没断花灯.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温州泽雅 600多年没断花灯

温州泽雅 600多年没断花灯   泽雅,顾名思义,“泽”为水,“雅”为美 ,仅此雅名就已经让人遐想联翩。这里满山的翠竹、奔流不息的溪水孕育出了古老的造纸工艺,让泽雅以“纸山”之名闻名于世。而如今,更多的人来到这里是为了观看每年正月十三的挑灯闹元宵活动,我也是其中之一。每当手拿竹枝,高高挑起花灯穿行在人群中,看着那温暖的光痕划过夜空,心中便充满了喜悦与感动。   在浙江温州,元宵节有三大看点:一是瑞安曹村的花灯;二是龙湾玄坛庙、楠溪江珠岸村的珠灯;三是泽雅周岙的挑灯。而我最喜爱的还是泽雅周岙的挑灯。   泽雅是位于温州市西部的山区,而周岙就是泽雅下面的一个小村庄,历史悠久,建村已有1400多年了。在这个古老的村庄里,至今还遗存着一种古朴的民俗――每年正月十三挑灯闹元宵。周岙挑灯是浙南地区保存最好、最热闹、最有韵味的元宵灯会民俗活动。据传,这一民俗始于明朝嘉靖年间。周岙信仰佛教的农家,每年从正月初一就开始扎制各式各样的花灯,600多年来从没有中断。那时,远近3万余人汇集在这个偏僻的山村里共度佳节,古老的小山村便有了海纳百川的气势。      处处洋溢着喜气的小山村         因为住在温州,每年我都会自驾去周岙拍花灯,以往都是傍晚赶过去,这次我特意起了个早,一大早就出发了。车子从瓯海大道转到泽雅大道,路口早已经被封堵,路边停满了车,戴着红袖套的工作人员指挥我停好车,然后安排我搭乘免费的交通车进入人山人海的周岙村,这样的安排很周到,很温暖。   还未下车,目光已被眼前的一切深深吸引。村中高高搭筑了四、五个彩门,彩门由青翠的竹枝和松柏搭成,贴着大红的对联;村内主要街道的上空拉起了七彩小旗和彩灯,路的两旁则挂满了大红灯笼,喜庆的色彩绵延数公里。家家户户的门前也挂起了红绸彩练,数条长长的红绸从房屋的楼顶一直垂挂下来,一缕一缕的,红绸的底端还系着金黄的橘子、青翠的松柏、美味的红枣糕点等吉祥物品,自家制作的花灯则斜靠在门前,等待晚上巡游。行走在这条洋溢着浓浓喜气的路上,每个人的脸上也都充满了喜色。   早上的周岙就开始热闹起来,家家有客,户户设宴,邀请亲朋好友会聚一堂。“路祭”也十分有特色。路边摆放的神案由几张长长的八仙桌拼凑而成,案首供奉着由面团串成的神像,有头有手,四肢分明,但又很抽象,没有具体的人形,也有的供奉着十二生肖雕像,上头的牌匾上写着“国泰民安”、“风和日暖际升平、月朗星辉迎瑞霞”等祈福文字。案上整齐地摆满了五谷杂粮、蔬菜瓜果、吉祥工艺品等祭品。神案周围则立满了燃烧着的盘龙大烛,还有飘着袅袅轻烟的檀香,经过的人们都不约而同地点上一对红烛,为来年的生活祈福。   听村里人说,周作平老人制作的花灯年年都是魁首,于是我一路打听来到周作平家。原来周老是村里的诊所医生,我去时他正忙于给病人看病开药,他是利用空余时间制作花灯的。在周岙村民的心里,小小的花灯寄托着自己对新一年生活的期盼,是生活中的一件大事。这里的花灯不仅讲究造型设计和材料的选择,也注重多种文化元素的组合。像周作平这样的行家,每年都要挖空心思琢磨,制作出自己认为最满意的花灯参加节庆,希望传统的花灯与现代社会更加合拍。这次他制作的花灯《玉兔迎春》就以上海世博会的中国馆为造型,融入了“海宝”、兔子、十二生肖、八卦等元素,传统中又不乏时代的气息,在赛灯中再次赢得了第一名。现在,这盏花灯就摆放在诊所门口,过往的行人都对其独特的造型和精致的做工称赞不已,并争相拍照留念。      “纸山”的故事和戏里戏外的人生         周岙并不大,一圈逛下来也用不了一个小时。由于挑灯活动要到晚上才正式开始,闲暇时间,我离开热闹的街道,来到散布在田野上的造纸作坊。   泽雅山区水多竹茂,历史上人们就地取材,用竹子造纸,生产的纸曾远近闻名,泽雅也因此被称作“纸山”。如今,这里的人们仍在从事着造纸的工作,过着宁静而简单的生活,延续着“纸山”的故事。   在村民的指引下,我来到四连碓造纸作坊。当年明代先人为了利用水力资源舂捣纸料,顺河流建了四座水碓房,因而命名为“四连碓”。碓房里人们正在有条不紊地忙碌着,正在“捣纸”的张师傅告诉我,造纸的工序十分复杂,要先将竹叶掠去,再将竹子斩成一米许长,并劈成指头粗的小条,将其扎成捆放进石灰池里压上石块浸泡三至五个月。然后将浸泡后的竹子放进水碓坑里捣成纸绒,再将纸绒溶进水里,搅拌均匀,接着用极细竹丝编成的帘在浆池中轻轻一荡,水滤掉后帘上便剩下一层薄薄的纸浆膜,纸浆膜晒干后就成了一张纸。我把镜头对准这些辛勤劳作的人,他们的表情都有点羞涩,有的还扭着头说:“丑死了,我们有什么好拍的?”他们不知道,在我的镜头里,他们的美是最真实和纯粹的。   午后的周岙已经人声鼎沸,街上那些卖气球、棉花糖和各种小吃的商贩,哪里热闹就往哪里挤,叫卖

文档评论(0)

fangsheke6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