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天寿指下丹青.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潘天寿指下丹青

潘天寿指下丹青   在20世纪中国画坛,潘天寿是继吴昌硕、黄宾虹、齐白石之后,又一位才华卓越的艺术大师。他以独创性的贡献,对当代画坛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在他多方面的艺术成就中,指画是一个灿烂夺目的亮点。      一、潘天寿为什么要画指画?      指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一种特殊的画法,又称指头画、指墨画,即以手指代替传统工具中的毛笔蘸墨作画,别有一番趣味和技巧。      按照一般的说法,指画早在唐代就有了它的雏形。当时有个叫张的山水画家,擅长运用秃笔,绘画时发现未称心的地方,即用手指去涂抹绢素,而作挽救。指画的形成可追溯到清初为高其佩所创造。高其佩是辽宁铁岭人,曾任宿州知州,官至刑部侍郎。8岁开始学画,积十余载,恨不能自成一家,“画从梦授,梦因心成”,遂废笔以指作画,终成大家。清代画坛,步高氏后尘者甚众,至清晚期,指墨画家已达100余人。但此后指画却备受歧视,被拒入大雅之堂。直到上世纪40年代,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在 “双百”方针的指引下,传统指画才真正得以新生,展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涌现了一大批勇于探索的指画名家,如杭州潘天寿、闽西虞一风、天津梁琦、广西曾恕一、南京钱松等。其中,尤以潘天寿的贡献最为突出,他继承和发展了高其佩的传统指画技艺,把它从旧的文人墨戏中解脱出来,赋予其崭新的时代特色和浓郁的生活气息,开创现代指画之先河,使指画艺术升华到了一个后人难以企及的高度。   潘天寿生于1897年,原名天授,字大颐,号阿寿,晚年自署颐翁、雷婆头峰寿者等,浙江宁海人。幼年时,因受到乡间画家指墨作品的启发,很早就尝试过指画。目前所见潘天寿最早的指画作品,是作于1922年的《长风白水图》。那时26岁的潘天寿,从浙江省立师范学校毕业不久,在家乡当一名小学美术教师。他32岁时所作的巨幅指画《穷海秃鹰图》,已形成了自己杰出的风格技巧语言。但艺术上真正趋于成熟,还是在40年代,不仅作品数量大,而且画风凝重老辣,如作于1948年的《灵芝图》《老鹫图》和《磐石墨鸡图》等。      50-60年代是潘天寿指画的全盛时期。在他的“中西绘画要拉开距离”的理论主张被美术界广泛接受的同时,其指画也登上了新的艺术高峰。“老夫指力能扛鼎”,便是他发自肺腑自信的豪迈之言。人们注意到,潘天寿的许多巨幅指墨精品都诞生于这一时期,如贺西泠印社60周年的《鹫鹰》,为杜甫草堂所作的《雄视图》,以及《松岩图》《梅月图》、《兰梅图》《小憩》《和平鸽图》等。在创作实践的基础上,潘天寿还写成《指头画谈》等专著,全面而精辟地总结了指画的历史渊源、方法技巧,以及与毛笔画相比较的优点与缺点,对现代指画艺术的发展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潘天寿对指画产生浓厚的兴趣,并矢志不移地追求更新、更高的境界,并非因为其毛笔画不能独创一格,也不是以猎奇为目的。他认为,指画就像西子“罗村捧心颦眉之时,浣纱溪临流浣纱之侯,益见其器品之纯朴,意趣之高华也”。又说:“予作毛笔画外,间作指头画,何哉?为求指笔间,运用技法之不同,笔情指趣之相异,互为参证耳。运笔,常也,运指,变也,常中求变以悟常,变中求常以悟变……”这种被自谦为“钝根人之钝法”,体现了潘天寿变革中国画的过人胆识。   潘天寿是吴昌硕的三大“高足” 之一(另两人为陈师曾和王个),缶翁对潘天寿的独辟蹊径,曾表示过担忧:“只恐荆棘丛中行太速,一跌须防堕深谷,寿兮寿兮愁尔独。”然而,作为一位开拓者,潘天寿“一意孤行”地披荆斩棘、无往不前,才使他的指画和毛笔画一样出现了“无限风光在险峰”的极境。         二、潘天寿指画的艺术特色      指画自创始近300年来,至潘天寿,可谓“前无古人,后不见来者”。这不仅缘于潘天寿深厚的笔墨功底,还在于他不存门户之见,取精用秀,博采众长。他远承五代、两宋的董源、巨然、马远、夏圭,又师明清的徐渭、石涛、八大,并从吴昌硕的作品中汲取营养。他在精研指画技巧的同时,能以最大的毅力从传统画法中钻进去,又能以最大的勇气从传统中跳出来,蜕化出新的艺术激情和强烈的艺术个性,借古开今,破常规而立新格。   潘天寿的指画,将线的运用发展到了极致,造型概括,骨力遒劲,似断非断,似连非连,似直非直,似曲非曲,或粗或细,如锥划沙,如虫蚀木,如蝌蚪文,如屋漏痕,特具一种凝重古厚而又极为自然的意味。在《雄视图》中,他用半指半肉勾勒巨岩轮廓,不事皴擦,却用食指罗纹的前端点苔,以甲、肉并用画鹰,以指甲作松叶和山花,以三指并用画千尺飞瀑,生拙老辣,“粗服乱头而愈形其美”。   潘天寿擅以指画作大焦墨、大湿墨、大泼墨,以及枯墨、误墨之大写意,常将调好浓淡的墨水倾倒于生宣纸上,再以数指并用轻抹淡涂,有时甚至干脆用手掌画鹰羽、荷叶等大物象,“如老将用兵,颐指气使,无不如意”,元气淋漓,尽得其神。其指画

文档评论(0)

fangsheke6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