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箬岭古道一部厚重徽州史地书
箬岭古道一部厚重徽州史地书
箬岭古道处皖南深山,是徽州地区最古老的路之一,也是北纬30°至40°环境文化之旅游带上的线性文化遗产、精品。如今道上的青石板保存基本完好,徒步程中,不仅可以欣赏沿途优良的生态景观,还可寻找散布两旁的历史遗迹,感悟历史的沧桑。 有多个名字的古道
从安徽歙县县城西北方向的许村出发,有一段约15公里的青石板路通往黄山市黄山区,它就是箬岭古道的主体部分,这段15公里的古道也是徽青古道的一部分,此条千年古官道一路经青阳通往沿江、中原;另一路通向太平、石棣、青阳、贵池乃至安庆,以及旌德、泾县、宣城等地区。
箬岭古道是古徼州对外的交通和经济要道,除了政治军事用途,在微商兴起后,也成为重要的粮食、盐和山产的运输要道。1500年来,徽州地区官员前往省城或京都,徽商运输货物,各地读书人乡试会试,山区老百姓省亲上香,都是经由这些古道往返。
系统的箬岭古道涉黄山市黄山区(原太平县)、歙县,宣城市的绩溪县、旌德县等四县区。由于位置特殊,古道有多个称呼,因其建造年代,黄山区称隋唐古道,歙县和旌德分别称为徽青古道、旌歙古道。为了方便区分,从许村出发,经箬岭关到谭家桥镇的15公里古道,被定义为箬岭古道;从许村出发,经箬岭关连接白地镇的20多公里古道,叫作旌歙古道。 重寻千年遗迹
箬岭古道始建于隋代,由徽州奇人汪华主持建造。汪华是歙州歙县登源里(今属安徽绩溪)人,隋末起兵保境安民,建立吴国;唐初放弃王位,率土归唐,被封越国公等。汪华起义时以“捍境保民”为口号,并始终致力于山越与中原汉文化的大融合,深受当地民众爱戴,箬岭古道就是他为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和民众交流而建。
汪华治下的百姓,在兵荒马乱的年代仍能安居乐业,免受战乱之苦,他后来被尊崇为“太平之主”,也被历代帝王作为忠君爱国、维护统一的典范表彰,在徽州地区一直是地方神祗。为了纪念他,人们在箬岭古道上建造了一座汪公庙(又称忠烈庙)。元、明、清期间,汪公庙历经四次大修,后在“文革”期间被毁,2016年修复后,香火又起。可贵的是,古道沿途的百姓依然保有积德行善的古风,复建后的小庙并无人看管,礼佛所需的香纸自取,“功德箱”内的钱物安然无恙,旁边的水潭水质清冽,可供饮用,潭内小鱼游动,无人捞食。
古道上还留有茶棚的遗址,为了方便来往商旅,当年徽州地区的古道上都是五里一茶棚,箬岭古道上更是一度形成“茶茶坦,板门面,家家户户开店面”的繁华景象,清代文学家洪亮吉的《新修箬岭道记》记载了当年的繁盛。清咸丰年间,时任微宁池广太道台的叶赫那拉?惠征携夫人及17岁的长女那拉氏(即后来的慈禧太后)前往九华山进香,忻求神灵庇护选秀成功,曾夜宿古道边听“唱灯棚”,对于这种特殊的艺术形式,慈禧评价说:“戏班太闹,京鼓又淡,听唱灯棚,好在适中。”这也使得“唱灯棚”这种表演艺术得到迅速发展,箬岭周边的戏班数量一度多达十余个,演出人员达到百余人。 见证历史的箬岭关
沿箬岭古道上行,可以到达古代歙县北部交通路线的重要控制点箬岭关。箬岭关又名大关洞,位于歙县、旌德县和原太平县三县交界处,紧紧扼守通向青阳县的徽青古道及连往宁国市(宣州)的徽宁官道等,因地势险要,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
现在看到的箬岭关,是清顺治四年(1647年)重修的,关楼全部由青石块砌成,高约两丈,厚有丈余,其两翼一直连接至山顶,南北拱门上方各刻有“天险重开”四个大字,据考证为时任歙县知县所题。关城修有通往关顶的台阶,上面竖有界牌等,据说古代还有守卫关卡的楼阁。
作为战略要地,箬岭关见证了不少历史时刻。1863年8月,太平天国名将“奉王”古隆贤率部经箬岭古道来到许村,进入徽州地区,经过激烈战斗,胜利占领黟县,但此时整个太平天国政权已经摇摇欲坠,古隆贤独木难支,最终降清。1934年12月25日,闽浙(皖)赣革命根据地和红十军团的缔造者方志敏,率领北上抗日先遣队到达许村,在箬岭关一带作战,如今许村仍留有当年红军的标语。1949年4月28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第十二军三十五师在李德生的带领下从箬岭进入许村,进而解放了整个徽州地区。
Tips
古道?X珍
■许村
安徽歙县许村古镇,古称富资里、溪源、任公村,已有侣OO多年历史,是徽文化研究和旅游观光的胜地。许村保存有元、明、清及民国时期古建筑100余座,其中15处明清古建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镇内建筑种类多样,布局严谨,工艺精湛,在建筑、历史、学术、环境、人类学等方面具有很高价值,典型建筑有高阳廊桥、五马坊、许社林宅等。
■箬竹
古道两侧生长有很多箬竹,箬岭古道也因此得名。箬竹是竹的一种,一般生长于海拔300―1400米的山区,叶子宽而大,可以编制器物或竹笠,也可以包粽子。
■四担石
从箬岭古道现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