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长江中游防洪几个问题.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长江中游防洪几个问题

论长江中游防洪几个问题   摘要: 江湖关系变化是长江中游新的洪水形势出现的基础,对长江中游(荆江及城陵矶至武汉河段)除径流引起洪水外,江湖关系变化,特别是江湖流量分配的改变,使某些河段和地区的洪水形势发生很大、而且系统的变化。论证期间采用的三峡入库泥沙数据已明显偏大,溪洛渡等水库建成后能缓解三峡水库淤积,来沙量减少能使三峡水库尽快正常运用。三峡水库的另一防洪效益与城陵矶补偿,在论证和初设阶段,三峡水库调洪只研究了枝城补偿,即主要是针对荆江的防洪,兼顾城陵矶补偿未作深入研究。三峡水库适当兼顾城陵矶补偿是需要的,偶尔短时间的蓄水对三峡水库淤积影响不大,从长江中游防洪看,松滋口和藕池口两口建闸是值得研究的问题。   关键词:江湖关系; 长江中游; 防洪; 淤积; 泥沙      1 江湖关系变化是长江中游新的洪水形势出现的基础      1.1 长江中游新的洪水形势   对长江中游(荆江及城陵矶至武汉河段)除径流引起洪水外,江湖关系变化,特别是江湖流量分配的改变,使某些河段和地区的洪水形势发生很大、而且系统的变化,在其它条件相同时,导致洪水位抬高1~2m。这一点充分表现在1998年最高洪水位上。尽管当年洪水并不大于1954年,宜昌、汉口流量均较1954年为小,但是,除汉口外各站最高洪水位较1954年普遍抬高。其中,沙市水位抬高0.55m,石首抬高1.05,调关抬高1.60m监利抬高1.74m,莲花塘抬高1.85m,螺山抬高1.78m。这些变化基本上都是对江湖关系变化引起的。      1.2 江湖关系包括5个方面,其变化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    (1)江湖流量分配的变化。自1860年藕池口1870年松滋口溃口冲成藕池河、松滋河后,奠定了4口分流荆江的格局。最初一段时间,4口(松滋河与藕池河)径流量是逐步扩大的(以下称这个阶段为状态“A”)至径流量最大后,经过一段相对平衡,然后径流量开始减少。据已有的实测资料估计,至1937年4口径流量已开始减少,但最大洪峰流量仍达到35 170m3/s,占枝城的52.7%。当时枝城洪峰流量66 700m3/s,松滋口11 600 m3/s,太平口3 140m3/s,藕池口18 970m3/s,调弦口1 460m3/s。从3口年径流数值看,其减少幅度是很惊人的。对于枝城多年平均流量,1937年4口径流量为1936×108m3,20世纪50年代4口为1552×108m3,80年代和90年代初3口(调弦口1959年建闸)为697×108m3。可见50年代至30年代减少了384×108m3,目前较之30年代减少1239×108m3,较之50年代减少855×108m3。可见减少的径流量是很大的,前者大约相当于2.5~3条黄河或汉江,后者也相当于近2条黄河和汉江。3口径流量减少阶段称为状态“B”。    (2)分流河道冲淤。在分流量增加,处于状态“A”时,分流河道冲刷;在分流量减少处于状态“B”时,分流河道淤积。目前分流河道90%以上的河段都是淤积的。其下段和洞庭湖的尾闾,年淤积6~10cm,水位抬高3~7cm,已接近或达到黄河下游水平。    (3)荆江冲淤。在分流量处于状态“A”,荆江特别是下荆江流量大减,应发生淤积;而在分流河道处于状态“B”,则荆江特别是下荆江发生冲刷。据己有资料统计,下荆江1957年至1991年冲刷5.236×l08m3,上荆江冲刷2.767×108m3,两者合计共冲刷8.00×108m3,相当于冲刷1m以上。但是由于洪峰流量加大(尽管1998年枝城流量较之1954年少3900m3/s,但是监利流量却加大了9 800m3/s),其抬高水位超过了河底冲刷的降低值,最后使洪水位抬高。    (4)洞庭湖淤积减缓。在分流处于状态“A”,洞庭湖淤积不断增加,最高年淤积量达2.00×108t以上;进入状态“ B”,洞庭湖淤积减少,近年来不足1×108t。同时由于荆江水位抬高和城陵矶以下淤积及出口段河底抬高,使湖口水位不断抬高。当流量35 000m3/s至 37 000m3/s左右,七里山20世纪30年代水位为31.75 m,1952年为32.78m,1968年为33.94 m,1998年为35.94m,累计抬高了4.19m。    (5)莲花塘(城陵矶)至武汉河段冲淤。在分流处于状态“A”,由于泥沙在洞庭湖淤积量大增,城陵矶以下含沙量锐减,其以下河段应发生冲刷。但是当这种冲刷接近平衡后,分流处于状态“ B”。由于荆江径流量加大,大量浑水直接下泄,使城陵矶以下河段含沙量增加,从而使以下河段发生淤积。据螺山实测含沙量资料,若设1951―1959年为100,则1959―1966年为115;1967―1972年为120,1973―1980年为130,1981―1988年为

文档评论(0)

130****976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