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被宠坏洋品牌
                    被宠坏洋品牌
    罗永浩微博的潜台词是,不管怎么地,还是洋品牌产品质量好,买了德国的西门子质量不好是自己运气不好,德国的不行,日本的总该没问题吧?洋品牌在一些地方和部门享受的“超国民待遇”一直为国人诟病。在中国,为了吸引外资,一些地方和部门为洋品牌开辟“绿色通道”,对其质量的检验、监管很多地方不到位。 
   
  洋品牌“变坏”,主观上看,当然是跨国企业自身出了问题;但客观上,中国的消费环境、监管力度、制度漏洞等也宠坏了洋品牌。 
  “罗永浩式”的中国思维 
  罗永浩怒砸西门子冰箱维权过程中,曾在其微博中称,“3年前买的西门子冰箱和洗衣机陆续都坏了”,“再也不买这个倒霉牌子了,电器还是日本人做的靠谱……” 
  这是典型的中国消费者的思维逻辑。罗永浩微博的潜台词是,不管怎么地,还是洋品牌产品质量好,买了德国的西门子质量不好是自己运气不好,德国的不行,日本的总该没问题吧?另一方面,像我罗永浩这样的名人、成功人士,不会考虑本土品牌产品,当然只有洋品牌才能匹配自己的地位、彰显自己的品位。 
  罗永浩抡铁锤砸西门子冰箱的时候肯定忘记了(不知道的概率很低),早在20多年前的1985年,有一个人和他做过几乎一模一样的动作,他就是缔造了“海尔王朝”的张瑞敏。不知道张瑞敏看到罗永浩的微博会有何感想? 
  名人罗永浩尚且迷信洋品牌,更不用说一般消费者了。 
  很长时间,在中国消费者心目中,“原装进口”、洋品牌一直是高质量和信誉保障的代名词。洋品牌和本土品牌的差别就像中国曾经的城乡差别那样明显。而一些消费者盲目相信洋品牌的状态竟然也像当初渴望一纸城市户口那样强烈。 
  典型的例子是,在惠普“质量门”和丰田“召回门”事件中,惠普和丰田方面都已经承认问题了,还有网民在梦呓,“出质量问题的是中国的冒牌货吧”,“即使真是国际名牌产品,也是在中国加工的,中国就是这样的环境……” 
  有这样的消费者,就难怪洋品牌们怠慢加傲慢了,因为他们并不担心消费群的流失,更不担心卖不出去。 
  所以外媒给中国打上了“钱多、人傻”的标签。 
  “改革开放初期,在当时普遍商品供应短缺的时代,一些洋品牌商品质量远高于中国品牌,人们追逐洋品牌是很自然的。这些洋品牌大量进入中国,实际上也催醒了国内消费者的品牌意识,也提供给了他们更丰富、更现代的消费选择。”品牌战略专家李光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但现在,中国制造在许多方面完全能够与洋品牌相当,许多人仍片面追求洋品牌,甚至到了迷信的地步,这完全就是一种‘崇洋’的心态。” 
  这种“崇洋媚外”的盲目心态,洋品牌厂商自然是洞若观火,并巧加利用。近年来,关于洋品牌商品国内售价远远高于国外的新闻源源不断。除了进口关税的原因外,国外厂商知晓“不宰白不宰”、“宰了不白宰”、“白宰谁不宰”的道理也是重要原因。商务部的相关调查就显示,手表、箱包、服装等20种品牌高档消费品,海内外的差价,内地市场比香港要高45%,比美国高51%,比法国高27%。 
  而这种对洋品牌的狂热追逐实际上并不限于个体的消费者,甚至,是一个城市。 
  最典型的是江西南昌。有人用生动的笔触这样描述―― 
  “1990年代末,南昌市决定把引进麦当劳当做政府工作任务之一来抓,但是麦当劳没来。肯德基经过市场调查后认定,‘南昌经济水平没有达到开店标准’,所以肯德基也没来。 
  “1998年,一家西式快餐店开在南昌八一广场旁的工人文化宫,装修期间打出了一条巨大的横幅:麦当劳还是肯德基?搞得南昌人好一阵激动,盼星星盼月亮一样等着它开门大吉。 
  “门终于开了,很像麦当劳和肯德基的经营模式和店堂,人们一拥而入,才发现它叫做‘多乐汉堡’。南昌人聊胜于无,‘吃汉堡去’成了一句流行语,多乐汉堡居然开出三家分店。这是南昌人接触到的第一个洋快餐品牌。 
  “2000年8月,百胜餐饮集团终于坐不住了,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在八一广场开了南昌第一家肯德基店,并且做好了持续三个月亏损的准备。开张那天,肯德基打出巨大的广告横幅:对不起,我们来晚了!在百胜餐饮集团看来,这只是一句温馨而讨好的问候;但在南昌人看来,它释放了一个内陆城市长达20多年的压抑情绪。 
  “如火的8月,排队等候就餐的人流顶着烈日暴晒,从早到晚排在肯德基门口,在马路上排起了上千米长的队。当天,肯德基全球单日单店营业额最高记录诞生了。连续23天,天天创造着新的记录。有人惊呼:继南昌起义后,南昌又一次创造了奇迹!” 
  不可思议的是,就连改革开放前沿的广州,也曾因为迟迟没有引进“星巴克”、“哈根达斯”而被指“不够时尚”。2000年,哈根达斯在广州的第一家店开张,特意请了当时最红的谢霆锋来剪彩,据说媒体和市民们都为广州“终于”有了哈根达斯而很是兴奋了一阵子。 
  门槛偏低的中国市场 
  还必须注意到,很多
                 原创力文档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