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春秋左传诂对杜注望文生训匡正
论春秋左传诂对杜注望文生训匡正
《春秋左传诂》是洪亮吉晚年费时十载的力作。洪氏在该书自序中说:“余少从师受《春秋左氏传》,即觉杜元凯于训诂、地理之学殊疏。及长,博览汉儒说经诸书,而益觉元凯之注其望文生义、不臻古训者,十居五六,未尝不叹汉儒专家之学,至孙炎、薛夏、韦昭、唐固之后,法已尽亡。”他认为传统的杜预之注,师心自用,望文生义,启空疏陋习,纠弊的最好办法就是以汉儒之说来匡正杜注。本文就具体地谈一下其对杜注望文生训的匡正。
一、望文生训的定义
望文生训是古籍注释中最常见的一种弊病。所谓望文生训,就是缘词生训、随文立解,不知道词义的确切含义,只就字面去牵强解说,所训的词义其实与原文的意义并不相干,或者虽然勉强可通却并不正确。这种现象,我们称之为望文生训。
二、洪诂对杜注望文生训的匡正,根据望文生训产生的原因从以下五个方面来谈:
(一)昧于古义而望文生训
1.四月,郑人侵卫牧。(隐公五年传)
杜注:牧,卫邑。
洪诂按:《尔雅》:郊外谓之牧。非邑名,与下“伐宋入其郭”同。前年伐郑围其东门,故郑亦侵其牧地以报之。又卫地无名牧者,若云朝歌之牧野,则亦不可仅名为牧。明杜注非也。
按:“牧”古有郊外之义,杜注不明古义,缘词生训,训“牧”为卫邑,表面上看,似乎也能讲得通,但是却毫无事实根据,当以洪诂为是。
2.神必据我。(僖公五年传)
杜注:据犹安也。
洪诂:《诗毛传》:据,依也。按:《玉篇》等亦同,盖言神所据依,较杜训安为近。
按:“据”古有依义,杜注缘词生训,训“据”为安,表面虽通,但并不正确。杨伯峻《春秋左传注》:据,依也。下文“惟德是依”“神所冯依”,皆针对此据字而发。
3.乱气狡愤。(僖公十五年传)
杜注:愤,动也。
洪诂:贾逵《国语注》:愤,盛也。按:贾注此传亦当作盛满讲。郑玄《乐礼注》:贲读为愤,怒气充实也,春秋传“血气狡愤”。
按:“愤”无动义,杜注训“愤”为动,纯属望文生训,是不明“愤”古有憋闷、郁结、盛满、充实之义也。贾逵:孔疏解“乱气狡愤”为马之乱气狡戾而愤懑,此句言乱气,下句言阴血。当以洪诂为是。
4.及辅氏之役,颗见老人结草以亢杜回。(宣公十五年传)
杜注:亢,御也。
洪诂:广雅:亢,遮也。
按:“亢”古有遮义,杜注以其假借义(通抗)御释之,是不明其古义也。根据上下文意,此谓结草以遮拦其路,当以洪诂为是。
5.惟君用鲜。(襄公三十年传)
杜注:鲜,野兽。
洪诂:郑玄仪礼注:鲜,新杀者。杜注云:野兽,非义训。
按:杜注训“鲜”为野兽,表面上看似乎也能翻译得通,但“鲜”无野兽义,杜注纯属望文生训。“鲜”古有新宰杀的的意思。当以洪诂为是。
6.吴子使大宰?貉懊恕#òЧ?十二年传)
杜注:寻,重也。
洪诂:贾逵云:寻,温也。按:言寻盟者,以前盟已寒,更温之使热。
按:杜注不明“寻”古有温义,训“寻”为重,表面上看似亦可通,但却并不正确。下文传云“若可寻也,亦可寒也”,寻与寒是对文。杨伯峻《春秋左传注》:寻与寒相反为义,寻,温暖之义,寒,寒凉也。盟约毁废,即是寒凉,故寻盟以温暖之,此寻盟之由。可见,“寻”当为温义,当以洪诂为是。
(二)昧于通假而望文生训
1.许男面缚衔璧。(僖公六年传)
杜注:缚手于后,唯见其面,以璧为贽,手缚故衔之。
洪诂:《广雅》:?粒?背也。王逸、应劭注并云:?粒?背也。《项籍传》“马童面之”,张宴曰:背之也。师古亦云:面谓背之,不面向也。?痢⒚婀抛滞?,按:杜注但见其面,可为臆说。
按:杜注以但见其面训“唯见其面”,望文生训,是不明“面”实为?林?借字也,?粒?背也,谓反其手而缚之于背。当以洪诂为是。
2.纠逖王慝。(僖公二十八年传记)
杜注:逖,远也。有慝于王者,纠而远之。
洪诂:惠栋曰:“按:《鲁颂》“狄彼东南”,郑笺云:狄当为剔,剔,治也。逖与狄同,古文作?P,训为治。
按:杜注望文生训,训“逖”为远,是不明“逖”与狄同,又与剔通也,当训为治。杨伯峻《春秋左传注》亦从惠栋之说训“逖”为治,认为“纠”、“逖”为义近词连用。当以洪诂为是。
(三)不解俗语词而望文生训
1.欲观其裸,浴,薄而观之。(僖公二十三年传)
杜注:薄,迫也。
洪诂:《外传》“谍其将浴,设微薄而观之”,按:“微薄”即帷薄也,音义并同,又按:《释文》引《国语》云:薄,?也。
按:杜注以其常义迫训“薄”,是不明“薄”即《晋语》之微薄,亦即帷薄,今之?也。
2.庚癸乎。(哀公十三年传)
杜注:庚,西方,主谷。癸,北方,主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