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向苍天呼喊中父子形象象征意义.docVIP

透视向苍天呼喊中父子形象象征意义.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透视向苍天呼喊中父子形象象征意义

透视向苍天呼喊中父子形象象征意义   詹姆斯?鲍德温(1924~1987)是继赖特和埃里森之后20世纪著名的黑人小说家、散文家和剧作家,对托妮?莫里森等小说家以及后来黑人小说的发展产生过很大影响。他的作品真实反映美国黑人的物质和精神世界,尤其是哈莱姆贫民区对黑人肉体与精神上的威胁和摧残,也体现了他的种族观点和对复杂的黑人问题进行的深刻思考,“他的一些优秀作品所反映的黑人问题的深度是任何白人作家所不能比拟的”。   《向苍天呼喊》是鲍德温的代表作,这部半自传体小说以哈莱姆区一个教堂为背景,描写了十四岁黑人少年小约翰在生日那天皈依基督教,得到精神救赎的过程。小说采取倒叙的形式追述了约翰家三代人的苦难遭遇,揭示了他所不知的家史,其实也是美国千百万家庭血泪史的缩影。小说的一个重要成功之处在于巧妙地构筑了很多意味深长的象征意象,如主要人物的名字,约翰继父的名字―“加布里埃尔(Gabriel)”在《圣经》中意为“上帝的信使”, 而这位伪善自私的传教士传递的信息只有欺骗、毁灭和绝望。主人公“约翰(John)”在《圣经》中是上帝所钟爱的十二门徒之一,被称为“爱的使徒”,但在小说中他却无论如何也得不到继父的认可和关爱。又如反复出现的“尘埃”意象,约翰一家姓“Grime”,英文意思是“尘垢,污垢”,这暗示着美国黑人社会地位低下,象尘埃一样可有可无,也说明在白人文化价值观冲击下黑人自我否定,缺乏自信。而且,在“扫地毯”一节作者再次提到“尘埃”意象,生日那天母亲要求小约翰扫地毯,而他很讨厌扫地毯因为尘土飞扬,“堵住了他的鼻子,粘在他皮肤上而且他还汗流浃背”,尘土无处不在,生活在被尘土包围的恶劣环境中,他们似乎也是一粒尘埃,自从踏上美洲大陆便失去了根基。但是在小说中处于中心位置的象征意象还是作品中父子形象的主导意象,本文试图从冷酷自私的养父形象、孤独迷茫的儿子形象和水火不容的父子关系三个方面分析各自的象征意义,解读鲍德温作品的深刻含义,并揭示象征意象深化作品内涵,增强作品思想性和艺术价值的作用。      一、冷酷自私的养父形象      小说中的养父加布里埃尔伪善冷酷,为了赎罪向伊丽莎白求婚,他隐瞒了自己放荡的过去,却常提醒她为自己的“罪恶”忏悔。身为约翰的养父,他从未尽过教导的责任,有的只是经常的冷嘲热讽和精神孤立,甚至连他平庸的相貌都成了养父的笑柄,所以约翰一直向往着走出黑暗的家庭,摆脱父亲的阴影,过着与父亲不同的生活。   鲍德温的养父就是加布里埃尔形象的原型,鲍德温三岁的时候他的母亲嫁给了他的养父,但是法律上的认可并不意味着心甘情愿地接受,心情沮丧的养父时常把怨恨转嫁到年幼的鲍德温身上导致父子关系异常紧张。鲍德温在学校成绩优秀,赢得了白人老师的赞许,他的养父对此却大发雷霆,因为他认为“一些白人可能友好,但没有一个白人值得信赖,大部分白人更不可能和蔼可亲”,这一观点在小说中从约翰的视角反映出来。养父漠然苛刻的形象在鲍德温幼小的心灵上留下了挥之不去的阴影,成为后来他皈依宗教的主要原因,他写道“他(养父)是我见过最不受欢迎的人”,父与子的主题也一再出现在他其他的散文集和小说中如《土生子札记》,《假如比尔街能够说话》。   《向苍天呼喊》曾被命名为“In My Father’s House”,标题中的“Father”一词有不同的含义,它可以指代约翰的养父,也象征着整个美国社会。尽管美国宪法承诺公民生而平等,但承诺并未兑现,种族歧视仍根深蒂固,种族摩擦和种族冲突时有发生,非裔黑人就像被收养的孤儿一样,受尽白人的羞辱和奴役,游离于主流文化之外始终得不到认可。“不公正的国家不仅给黑人身体和精神上带来了巨大伤害,而且也造就了白人对真实历史的盲目认识以及由此而生的残忍和恐惧。”      二、孤独迷茫的儿子形象      年幼的约翰一直生活在养父的阴影里,他渴望得到父亲的疼爱、兄弟的关心而不是冷漠和嘲弄,残酷的现实使他异常敏感,缺乏自信,他甚至认为父亲不喜欢他是因为他相貌丑陋,皮肤黝黑。遭到养父精神抛弃后,孤独的他竭力寻找自己的身份,却发现无论在家里还是在社会中他都是个可有可无的“他者”,极度绝望的约翰最终在教堂找到了他可以信赖的朋友,摆脱了养父的精神折磨。    约翰是小说的线索人物,他的经历把过去和现在联系起来,也让其他次要的角色有机地融入到故事中去。他也是美国20世纪30年代黑人的代表,映射出美国内战结束以来,黑人仍无法推翻压在他们身上的种族歧视、种族偏见的命运。美国废除蓄奴制后,在法律上黑人取得了与白人平等的地位,但距离真正的平等还相差甚远。1890-1940年的这半个世纪中,是南部黑人奴隶制度废除后而种族歧视却登峰造极的时期,如南方各州以文化测验等多种方式剥夺了黑人选民的选举权;“黑人不能担任公职;黑人不能控告白人;黑人违

文档评论(0)

ertery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