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头颈部鳞癌放射治疗及靶向治疗进展.ppt

课件:头颈部鳞癌放射治疗及靶向治疗进展.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件:头颈部鳞癌放射治疗及靶向治疗进展.ppt

贝伐单抗 贝伐单抗是目前认为最有效的特异性破坏血管生成的治疗药物,并已进入Ⅱ/Ⅲ临床试验 一种重组的人源化单克隆抗体,可以同VEGF的所有异构体发生高亲和力结合,阻止VEGF与其受体的结合 美国FDA已经把它与氟尿嘧啶和伊立替康联合化疗作为治疗转移性直结肠癌的一线药物 Seiwert等在实验中发现, 43例患者参与了该试验,贝伐单抗(2. 5~10 mg/m2,每隔2周,连续7周期)+氟尿嘧啶(600~800 mg/m2, 120 h持续静脉滴注)+羟基脲(1000 mg/m2, 2次/d,连续5 d)+标准剂量的放疗 结果显示,贝伐单抗联合标准的羟基脲方案化疗和放疗,显示出了良好的抗肿瘤活性。 3/4级不良反应主要是粒细胞减少、瘘的形成、出血、静脉血栓;瘘管形成/组织坏死可能与贝伐单抗的关系密切,进一步的试验需进行仔细监测 血管内皮抑素-恩度 血管内皮抑素是一种广谱的血管生成抑制素,能全面阻断新生血管生成 目前已被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肿瘤学临床实践指南推荐为非小细胞肺癌临床实践治疗方案的一线用药 有资料表明,血管内皮抑素在SCCHN的治疗中显示出好的疗效,但还值得更进一步的探讨 - Passey S.Endostatin gene therapy inhibits tumour-growth [J].Lancet Onco,l 2006, 7(3): 199 其他靶向治疗药物 索拉菲尼是一种选择性地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和阻断肿瘤血管生成的多靶点的分子靶向抗肿瘤新药,用于治疗晚期肾细胞癌、肝癌及其他实体肿瘤。索拉菲尼耐受性良好,其常见不良反应为可控制的腹泻、皮疹、疲乏、手足综合征、高血压、脱发、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Elser等将其用于晚期SCCHN,结果初步显示出较好的疗效 伊马替尼-的主要作用机制是抑制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融合基因的激酶活性及胃肠基质肿瘤患者的血小板源生长因子α的突变。目前临床上其主要的障碍是其耐药性,已有报道白血病融合基因激酶区域的增殖和突变是造成耐药性的主要机制。Bruce等将伊马替尼联合顺铂、吉西他滨用于SCCHN的治疗,有限的结果显示可能具有协同效应 靶向治疗的联合应用 细胞中信号转导机构是一个复合的、多因素交叉对话的蛋白网络系统,因此,单一靶向药物的使用可能无法取得非常显著的疗效,多个靶向药物联合治疗,阻断不同的通路,或在不同水平阻断同一通路可能更为有效 靶向治疗的联合应用主要包括3方面:①阻断同一信号转导通道不同位点的药物联合应用;②阻断不同信号转导通道相同位点的药物联合应用; ③阻断不同信号转导通道药物的联合应用 Cohen等将贝伐单抗(15 mg/kg, 1次/3周)联合埃罗替尼(150 mg/d)治疗SCCHN的Ⅰ/Ⅱ期研究,在完成2个周期用药后, 9例患者可以评价疗效,其中部分缓解1例(11% ),病情稳定7例(78% ),6例患者病情稳定超过12周以上,结果初步显示贝伐单抗和埃罗替尼联合治疗SCCHN具有较好的疗效 存在问题和展望 作为常规治疗或一线治疗,其特异性和有效性尚待进一步明确,分子靶向治疗药物的不良反应有待进一步深入解决 靶向治疗药物怎样才能只作用于肿瘤细胞靶点,而不影响正常细胞的代谢 临床上如何确定药物的最佳生物剂量,并如何通过检测一些指标了解靶向治疗药物对肿瘤产生作用 怎样选择靶向治疗药物与其他细胞毒药物联合应用才能产生相加或协同作用 怎样选择靶向药物与放疗的联合应用 如何联合及时间顺序性 靶向治疗药物间如何联合,才能获得更好的疗效 谢 谢! * EGFR在多种实体瘤中过度表达。 * CT scans demonstrating response to two cycles of Erbitux?/cisplatin therapy in a patient with refractory SCCHN, following prior progression with two cycles of cisplatin/paclitaxel.[1] 1. Kies MS, Arquette MA, Nabell L, et al. Proc Am Soc Clin Oncol. 2002; 21:Abstract 925. Virtual presentation:. 经选择的已发表头颈部IMRT系列所报道结果 作者 病例数 部位 局部控制(% ) 局部区域控制(%) 总体生存(%) Butler 等人 20 多部位 未知 85* 未知 Dawson 等人 58 多部位 未知 79(2年) 75(5年) 未知 Lee 等人 67 鼻咽癌 97(4年) 98(4年) 88(4年) Chao 等人和Ozyigit等人 126 多部位 92(3年) 83(3年) 85(3年)

文档评论(0)

iua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