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关于“信任”的媒体实验.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场关于“信任”的媒体实验.doc

一场关于“信任”的媒体实验 2011年9月20日,一位50多岁的妇女在北京的 几处闹市区频繁倒地,等待被人扶起。而两天后,她 成为“新闻”出现在北京的一份都市报《法制晚报》 上,标题赫然__ “老人倒地扶一把,你敢吗?” 当然,这不过是一场媒体事先安排好的实验,用 意明显.?在“信任危机”蔓延的今天,测试世人的公 德心。 这场以“信任”为诱饵的实验,最终会被熙熙攘 攘的生活所淹没。我们还是无法得知有多少人会去帮 助倒地老人,或者选择视而不见。 #8226; 一#8226; 事先策划、全程跟踪、完成报道,身为记者的徐 超成为了这场实验幕后的主角。他清楚地记得当天的 实验细节。 上午10点30分,在王府井新东安商场外,—位 面色黝黑的老妇倒在地上,“胃病发作”的她一动不动。 鲜艳的红色上衣,在铺着白色瓷砖的路面上很是显眼。 商场门口的一名促销员迅速跑上前询问,随后, 不少路人聚在“老人”身边,并有多人掏出手机,打 算报警。老人用“微弱”的声音请求,“能不能搀我起 来缓一口气? ”第4分钟时,一名女士手扶住她并拨 打电话,直到“老人”称没事之后,她才安心离开。 倒地的“老人”,是徐超在北京电影制片厂门口寻 找到的55岁的群众演员,经过简单化装,给人“有点 体质虚弱,穿着极为朴素”的印象。在预设的15分钟 实验时间里,最早有人询问、最先有人搀扶,发生在 消费人群集中的王府井,这一幕并不在徐超的预料之 中。 然而,发生在白领聚集的国贸CBD的场景,徐超 “却没想到”。 11点55分,正是午餐时间,老人倒在了 G颂聚 集的CBD永安里东街。5分钟内,有多名白领经过, 偶尔有几人扭头观看,又在同伴的催促下离开。直到 第8分钟时,才有一名餐馆工作人员出来询问“老人” 的情况。 一直到10分钟后,一名骑自行车送外卖的小伙子 才将“老人”扶起,然后说了一句:“对不起大妈,我 得送东西去了。”便匆匆离开。 这整个过程让徐超深受触动:“没想到是个送外卖 的小伙子,他承担风险的经济能力与CBD的白领有着 很大的差距。” 在随后的12点40分,“老人”出现在清华大学某 食堂前。不少学生刚好用餐完毕,正欲离开。见到倒 地“老人”,路过学生纷纷停下围观,不过显得有些不 知所措。约4分钟时,一名背着书包的女生蹲下来, 在1米左右距离的地方询问。随后她走开,开始拨打 电话。此后有不少学生重复了那名女生的动作,但一 直无人上前搀扶。 下午15点20分,“老人”倒在大型居民社区回龙 观某过街天桥下,路过的多是去超市采购的家庭主妇 或居家老人,有人上前询问以及打电话,伹无人将她 扶起。 “出现在回龙观的时间点存在瑕疵,大多数人出 去上班了,剩下的大多是老人和妇女,”徐超认为这是 美中不足的地方,“在策划时,我们对时间进行过专门 的探讨,哪个时间出现在哪个区域是比较合适的。” 这一天的实验和跟拍,让徐超内心忐忑不安,“一 方面有道德折磨感,怕被说成站在道德高地;另一方 面又会想,如果最后没有一人肯施以援手,那将多么 可怕!” #8226;二#8226; 这是一场精心策划过的媒体实验。源自一件社会 舆论热议的事件。 8月26日,江苏南通某汽运公司的司机殷红彬看 到一名年迈的老人倒地受伤,就下车将老人扶起,却 被反诬为是肇事者,还惊动了公安。好在车内有监控 录像,将他整个救人过程记录了下来,才还了自己清 白。 “殷红彬事件发生后,网上就有很多关于到底要 不要救人的讨论,有人把这称为‘救助恐慌症’,”徐 超对《中国周刊》记者谈起当初的想法,“我们希望通 过实验去看看,如果有老人在北京街头摔倒,是否会 有人去救助?” 徐超是《法制晚报》的记者,如今主要在负责一 个新开设的栏目“生活实验室”,“栏目以关注当下社 会热点为主,会涉及自然科学,也有社会人文方面。” “到底要不要搀扶老人”这一热点话题,顺理成章地 被放置到了 “生活实验室”。 经过前期讨论与修订,这一场媒体实验最终选取 了王府井、CBD、清华大学、回龙观社区等四个代表 商业区、白领聚集处、高校、大型社区的地点;出现 在每一地点的时机需要参考人群活动时间;基于部分 老人可能患有急性病等因素,每个区域实验时间为15 分钟;扮演者为50岁以上的老人,不能穿着时尚,倒 地原因为“胃病发作”,如有人询问,就说“能不能換 我起来缓一口气”。 在徐超看来,整场实验最“麻烦”的就是记者身 处的位置,“必须要隐蔽起来进行拍摄”。 “其实,我们一开始就有道德层面的担忧,会担 心这是在测试公德心而出现负面声音,”《法制晚报》 社会新闻部主编张彦宾事后坦承,“所以,在实验过程 中,我们不希望记者直接介入,而是客观地展示现象, 记者只是一个隐蔽起来的观察者。” 当然,仅仅观察是不够的。所以,在实验结束时, 徐超就会告知处在实验场的人们,“这只

文档评论(0)

ggkkppp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