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神经外科病人麻醉常规.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件:神经外科病人麻醉常规.ppt

小脑幕下肿瘤手术 维持脑灌注压和供氧、确保稳定的血流动力学,创造一个“相对静止”的手术空间 密切注意,心血管系统的稳定性,防止因中枢干扰引发的心律失常,循环波动 积极预防和处理空气栓塞 坐位手术全麻药物避免选择氧化亚氮 电生理监测期间应保证足够麻醉深度和镇痛,以免病人出现体动。 体位变换之前可适量补充血容量,变换应缓慢,预防低血压发生 术前颅神经已经受累或术中手术累及颅神经,术毕可建议呼吸机支持或保留管插管 术前意识水平和手术中情况决定术毕是否拔除气管导管 颅内动脉瘤 维持脑灌注压与动脉瘤的跨壁压,是防止动脉瘤破裂的关键 平均动脉压升高或ICP的降低都将升高跨壁,增加动脑瘤破裂风险性 硬脑膜打开之前必须保证足够麻醉深度和镇痛,以避免高血压反应。 硬脑膜打开前应保持PaCO230~35mmg,打开之后可依手术情况调整至25~30mmg 硬脑膜打开之前应避免颅内压过度降低 气管插管前可给予利多利因1~1.5mg/kg预防气管插管反应 临时阻断颅内大血管前可给3~5mg/kg硫喷妥钠保护缺血脑组织。 动脑瘤夹闭前可用硝普钠适当短时控制血压 动脉瘤关闭后可给予晶体、胶体、白蛋白或血液提高中心静脉压、稀释血液升高血压降低术后脑血脑痉挛危险性 急性期动脉瘤术中可连续泵入钙通道阻滞剂、缓解、防治脑血管痉挛 对于大的基底动脉瘤术中可采用亚低温技术、配合硫喷妥钠、异氟醚保护脑组织。 动静脉畸形手术 对于高血流广泛病变,推荐使用低温技术,并运用药物保护:硫喷妥钠、异氟醚 高血流动静脉畸形在畸形血管处理之前,应保证足够的MAP,保障缺血区CPP 畸形血管处理后应适当降低MAP,或用硝普钠控制降压,预防“正常灌注压的反跳”;同时应运用脑保护药和降低颅内压。 垂体瘤手术 经颅进路应控制好ICP 经蝶八路术中可用吸入性麻醉剂或血管扩张药如硝酸甘油或硝普钠调节麻醉深度,短时应用控制出血 术中应注意尿量和电解质的变化,积极治疗尿崩症。 癫 痫 手 术 全麻诱导通常使用硫喷妥钠或异丙酚,避免使用依托咪酯,吸入麻醉剂,避免使用恩氟醚。 静注利多卡因,艾司洛尔可预防气插管引起的心率、血压波动 麻醉常维持较浅的深度,以便观察到运动区域刺激时的反应。 维持PaCO2-正常生理水平 术后避免使用催醒药。 谢 谢 大 家! 神经外科手术特点: 1、手术部位特殊,器官功能重要 颅脑 脊髓 2、病变主要以肿瘤占位,血肿压迫,脑组 织破坏,脑神经障碍,脑血管病变为主 3、病变种类不同,解剖部位不同,病理生 理变化不同,围手术期处理不同 4、手术方式不同,麻醉管理不同,风险不 一 5、继发病变后果严重 脑组织 功能受损 酸碱失衡 电解质紊乱 脑水肿 脑栓塞 脑移位、 脑疝 颅内压的改变 (主要升高) 内分泌调节功障碍 并发心肺 功能障碍 脑血管痉挛 神经外科手术对麻醉的基本要求 1、基本理解神经外科疾病或损害的症状、 诊断、主要的病理变化和麻醉要点 2、正确认识ICP升高的危害及对评估麻醉 危险性、麻醉前准备麻醉选择、术中 麻醉处理等方面重要性 3、正确认识血脑屏障与脑水肿之间关系 4、正确认识CPP与ICP之间关系以及对 CBF和CMR的影响 5、正确认识不同类型中枢病变CPP和ICP的 变化及术中CBF的保证和降低ICP之间的 关系 术中监测 1、血压监测可用无创或有创监测 2、心电图持续监测心率、心律、心肌有无 缺血 3、脉搏氧饱和度判断肺换气功能及氧合 4、呼末二氧化碳分压(PECO2)指导过度 通气 5、体温监测是否有高热 6、尿量判断循环状态 7、中心静脉压指导补充血容量 8、动脉血气判断酸验失衡 9、脑电图监测术中癫痫诱发 10、诱发电压监测脑干视觉、听觉和外周 神经通路的功能完整性 11、经颅多普勒可监测脑血流;心前区多 普勒可监测空气栓塞 12、脑氧饱和度监测可反映脑氧供需平衡 13、颅内压监测可准确测得颅内压值 术前访视 术前或麻醉前访视是麻醉工作的第一步、是麻醉计划制定及风险评估的基础,十分重要 1.准确掌握病变的部位,功能症状,体 征,病理生理学变化及相关并发症,甚 至遗传学 2.一般体格检查及全身状况评估 3.重要器官功能状况检查及评估 4.神经系统功能能状况检查及评估 5.了解手术部位、种类、手术方式、入 路,手术难度,术中可能出血多少, 可能的并发症及意外,力求做到“心中 有数” 术前访视重点: 1.小脑幕上病变手

文档评论(0)

iua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