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文浅析《世说新语》的魏晋知己之情和孝道.doc
浅析《世说新语》的魏晋知己之情和孝道
《世说新语》所描述的魏晋风度在许多方面提到了魏晋时期 的文人骚客的情怀,魏晋风度之所以深受后人的追捧,不仅仅是因为 当时的名流放荡不羁、风度潇洒、高自标持,很重要的一点是当时的 社会能够形成一种重情重义的风尚,无论是七贤还是世俗大夫,尚礼、 重义,情义二字处处可见,本文从《世说新语》所描写的魏晋的知己 之情[1]、孝道两方面加以分析。
关键词 《世说新语》;知己之情;孝道
《世说新语》第一部分《德行》里记载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 胡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相 视,子今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 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 ”巨伯曰:“友人有 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 入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一郡并全获。[2]荀巨伯与友人的知己之 情竟然感动了胡贼,使得本想攻城的贼人班师而返,这不仅仅体现了 友人与巨伯之间的超乎生死的知己之情,其实也展现出整个时代的人 对这种重情重义的人格魅力的欣赏,其实胡人在这一点上也是值得赞 扬的,至少也可以看出他们的豪爽、重义。
《简傲》4篇载:嵇康与吕安善,每一相思,千里命驾。安后来, 值康不在,喜出户延之,不入。《裴子语林》中《题凤》也载道:嵇 康素与吕安友,每一相思,千里命驾。安来,值康不在,兄喜出迎,
安不前,题门上作“凤”字而去。喜不悟,康至,云:“凤,凡鸟也。”
(“凡鸟”,“凤”的繁体字作“鳳”,可拆成“凡鸟”二字,许慎《说 文解字》说:“从鸟,凡声。”)吕安与嵇康情义深厚,每每相思不顾 千里之遥,命人驾车前去拜访,正好嵇康不在家,嵇康兄嵇喜出门迎 接,吕安不进来,却只在门上留下一个“凤”字便离开了,嵇喜并没 有意识到凤字拆开便是“凡鸟”之意,仍觉得很好,嵇康见“凤”字, 明白吕安之意:嵇喜比不上弟弟嵇康,二者的思想境界不同,仅从“不 入”二字便可看出吕安不愿与嵇喜交往,嵇喜虽为嵇康兄长,品行却 远在嵇康之下,七贤之一的阮籍也曾对嵇喜白眼相对,《晋书》卷四 十九《阮籍传》:“籍又能为青白眼,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及嵇 喜来吊,籍作白眼,喜不烽而退。”而从吕安的“千里命驾”可以看 出他与嵇康的知己之交超越地域界限,他们的感情之深为后人褒扬, 包括后来吕安遭陷害,嵇康为之辩解,双双被杀,余嘉锡先生在其所 著《世说新语笺疏》中,提出了 “叔夜之死,实因吕安一书”的说法, 有公孙罗《文选钞》文曰:“安妻美,巽使妇人醉而幸之。丑恶发露, 巽病之,反告安谤己。巽善钟会,有宠于太祖,遂徙安边郡,安还书 与康……太祖恶之,追收下狱。康理之,俱死。”郭晓畅著《广陵散 止嵇康》(2015)中《吕安事件》形象生动还原历史,其中分析道: 嵇康知晓吕巽陷害吕安一事后愤然写下《与吕长悌绝交书》,而吕巽 素与钟会交好,加之吕安所作《与嵇生书》一信,触怒钟会一行人, 他们便迅速将嵇康押入监狱,才有后来“临刑东市”、“广陵散绝”的 故事。嵇康与吕安之死是与其兄吕巽、钟会谗言有关,已不得而知, 也不乏分析性的文章对此剖析甚微,本文便不做赘叙,仅就此中表现 的知己之情稍作分析,嵇康善吕安,因为他们不仅政治主张相似,均 拥护曹魏政权,反对司马氏统治,而且两人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性情相 合,嵇康放荡不羁,吕安也是傲骨清风,二者风流雅士,世人所不能 及。
《人琴俱亡》是《世说新语伤逝》篇“取献之琴弹之,久而不调, 叹曰:呜呼子敬,人琴俱亡[3]王子猷王子敬都是王羲之的儿子, 但二人不仅是手足兄弟,更是精神知己,人琴俱亡后也用来形容对知 己、亲友逝世的伤感。子敬先亡,子猷也病笃,在病中仍然牵挂知己, 子猷前去吊唁,取来子敬的琴弹,琴弦已经不协调,子猷恸绝良久, 月余亦卒。两人知己情深,昔日可以弹琴作伴,今日却人走琴不调, 睹物思人,何其悲伤!除了这些熟知的文章,高山流水也是知己之音, 可见名士大都是注重心灵之交,知己逝,自己也无人倾诉,这样的悲 痛无异于断手足之痛。
《世说新语》另一个十分显著的特征便是记载许多有关孝道的故
事,“作为曹魏的元老重臣,受托孤之命的司马懿自作家门的举
动,很难逃脱儒家道德标准中的不忠的指责 为此,西晋大
力提倡孝治天下,以回避对于忠的问题讨论。”(《魏晋之际的政 治权利与家族网络》,仇鹿鸣,2015);此外,徐士杰在《传统文化与 现代和谐》选录《从〈世说新语〉看魏晋孝道》(刘飞)对魏晋的孝道 作详细分析,文章的三个观点:第一、忠孝并称,成为人们的价值标 准,“孝”观念被日益强化;第二、有内在的发自本心的敬转化为外 在的行为;第三、“孝”观念由于政权的影响而出现表面化与形式化 的倾向。该文对魏晋掌权者如何宣扬孝道做了深刻阐述。为此,我们 不难理解《世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