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调解冲突的艺术
作者:西蒙?伦敦(Simon London)
公元前323年亚历山大大帝驾崩时,麾下将领间暗藏已久的争斗顿时变为公开冲突。马其顿陷
入内战,这个最伟大的古代帝国迅速崩溃。
2000年过去了,作为现代商业帝国的诸多跨国公司,仍在高级管理层勾心斗角的破坏性影响
中苦苦挣扎。
上月,家族汽车集团福特(Ford)的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比尔?福特(BillFord)提升了吉姆?帕
迪拉(JimPadilla),令其位居谢尼克爵士(NickScheele)和施维德(David Thursfield)之
上。谢尼克爵士与施维德同为英国籍高管,关系极不和睦。外界普遍认为,福特此举旨在终
结公司内部的派系争斗时代。
与此同时,对英荷石油巨头壳牌(Shell)会计制度的调查,也令外界有幸一瞥互相敌对的国家
阵营间的暗斗。由于前董事长菲利普?沃茨爵士(SirPhilip Watts)辞职,荷兰阵营是否将有
机会重掌公司?
好消息是,此类管理人员派系倾轧很少会导+致马其顿崩溃式的悲剧;坏消息是,在金钱上需
要付出的代价不菲。据新泽西的咨询师霍华德?古特曼(HowardGuttman)估计,高层经理一般
把约20%的时间花在参与或处理内部争斗上。
此外,相互憎恶的气氛无益于做出好的决策。很少交流的管理人员一般不愿进行合作或共享
信息。
当然,如果高管人员学会和睦相处,而不进行人身攻击、放冷箭、搞斗争,那就更好。上世
纪50年代,以科特?勒温(KurtLewin)和道格拉斯?麦格雷戈(DouglasMcGregor)为首的心理
学家想方设法提倡一种公开、坦诚的管理风格,至少从那时起,管理研究者就一直在努力促
成这样的环境。
这些试验中最著名的一个是T小组训练(T-Groups),即一个为期两周的密集研讨会,期间要求
经理们袒露胸襟,解决他们最棘手的问题。
研究人员认为,一旦经历了在充满信赖的氛围下开诚布公交流的感觉,经理们就不会重蹈覆
辙。问题可以坦率地提出,但不带恶意。
到上世纪60年代中叶,T小组培训已成为发展成熟的管理时尚,非常契合乐观的时代精神。美
国国家训练实验室(US NationalTrainingLaboratory)与伦敦塔维斯托克诊所(Tavistock
Clinic)成为特殊的管理研究中心。
遗憾的是,许多公司发现,虽然T小组培训似乎确实在受训经理间建立起信任与团结的关系,
但效果往往很短暂。一旦外来人士进入团队,或者外部情况发生变化,管理层就会逐渐故态
复萌,派系倾轧与勾心斗角就会重现。
但心理学家没有放弃。建设健康、有效的管理团队,如此伟大的目标不容忽视。
哈佛大学商学院助理教授莱斯利?珀洛(LesliePerlow)指出*,一些理智的人在不确定情形下
作出艰难决定,必然会有不同的观点。就此而言,冲突不可避免。这也很有用。珀洛教授指
出,试图遏制冲突的组织将会失败。她说,人们在观点不同时通常会提出新的见解。这有助
于推进更佳决策的产生。
就其他选择而言,最极端的形式是 “群体思维”,在这种情况下,没人肯表达异议,以免损
害集体团结。
例如,在上世纪90年代末,三星集团(Samsung)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健熙投资130亿美元进
军汽车业。对于他这个决定,他那些忠心耿耿的高管均无异议。李先生不仅有坚强的个性,
而且还是个汽车迷。
三星汽车(SamsungMotors)只生产了一年就关门停业了。
第二点,一些组织试图压制公开业务争执,其实在无意间堆积了问题。
这是一种基本心理:分歧不解决就会导致愤怒、责备、自怜等不良情绪,令人丧失动力,并
导致经理人怠慢那些他们恰恰应当予以合作的人。
珀洛教授归结称,对于促进任何管理团队的健康来说,就实质性业务问题展开公开争论不仅
有利,而且必要。
在对12家美国科技公司的决策状况进行研究后,凯瑟琳?艾森哈特(KathleenEisenhardt)及
其在斯坦福大学商学院的同事得出相似的结论。
研究人员在其中4家公司发现,虽然有关公司战略的争论非常激烈,但这种争论公开进行,而
且令人愉快。在公司的经理人之间,极少或根本没有个人嫌隙。他们热情洋溢地赞美彼此,
而且看上去热衷于合作。
相反,第二组公司的经理人却为人际纷争所困扰。他们说同事“偷偷摸摸”、 “指手画脚”
以及“心力交悴”。他们之间的争论往往短促而做作。
研究人员在《哈佛商业评论》中撰文指出,这些管理人员 “经常不能进行合作,很少相互交
谈,倾向于分帮结派,并且公开表示他们的失望和愤怒。”
在比较成功的团队中,没有一个经理人经历过T小组训练或类似的强化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