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古代息讼之术探讨-武汉大学学报.PDF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1998 2 ( 2 35 ) 古 代 息 讼 之 术 探 讨 马 作 武      马作武, 中山大学法律系副教授、 博士, 广州, 510275。  古代息讼 司法 非讼   在“非讼”意识的支配下, 古人 为诉讼是一种导致不安定的因素, 因 而千方百计予以平息。本文归纳了中国古代司法官吏最惯常使用的几种息讼之术,即 拖延、 拒绝、 感化以及设置 “教唆词讼” 罪。 这些内容揭示了古代诉讼, 尤其是民 事诉讼的价值被曲解的基本事实, 反映了传统文化对古代司法活动具有不容低估的 影响。 “”。, 、 , 、 。、 , 。, 。, 、 , , 。, , 。, “”, , ( ) 。“” 《·》 : ……词讼繁多, 大抵皆因风俗日薄, 人心不古, 惟己是利, 见利则竞。以行诈得利者 豪雄, 而不知欺心之害; 以健讼得胜者 壮士, 而不顾终讼之凶。而又伦理不享, 弟不逊兄, 侄不逊叔, 小有蒂芥, 不相能事, 则执 终身之憾, 而媒孽讦告不止。 不知讲信修睦, 不能推己及人, 此讼 之所以日繁而莫可止也。 , “”。 , 。, , “” , 。 , , , 。 、   , 。 · · ()                         199 8 2 , “” 。 《·》:   孔子 鲁司寇, 有父子相讼者 , 孔子拘之 , 三月不别。 其父请止 , 孔子舍之。 ① “, , ” , , “ ”、 “”。, 。, 《》。, , 、 。 , “”, , , , ② 。, : “? 。” 。, , , 。 , 。, , , , 。 《》 , : 赵豫 松江府太守, 每见讼者非急事, 则谕之曰: “明日来”。 始皆笑之, 故有 “松江太守明日来” 之谣。 不知讼者来, 一时之忿, 经宿气平 , 或众 譬戒, 因而息 者多矣, 比之钩钜致人 , 而自 名者 , 其所存何啻霄壤。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③ 。“” 。: “, ④ 。” , “” ,

文档评论(0)

fengruil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