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心理学(北师大精品课程)14.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第三节节 听 觉觉 一、听觉的刺激 二二、、听觉的生理机制听觉的生理机制 三、听觉的基本现象 教学目标:要求掌握听觉的适宜刺激、听 觉中的基本现象,了解听觉的生理机制。 重点与难点:重点是听觉的基本现象,难 点为听觉的一些理论。 一、听觉刺激 声波是听觉的刺激,它是由物体振动所产 生的生的。人耳所能接受的振动频率为人耳所能接受的振动频率为1616-2000020000赫赫 兹。低于16赫兹的振动叫次声,高于20000赫 兹的振动叫超声波兹的振动叫超声波,,它们都是人耳所不能接受它们都是人耳所不能接受 的。因此16-2万赫兹的声波是听觉的适宜刺 激。 声波的物理性质包括声波的物理性质包括频率频率、、振幅和波形振幅和波形。 频率指发声物体每秒振动的次数,单位是 赫兹赫兹。它决定着音调的高低它决定着音调的高低。 振幅振幅指振动物体偏离起始位置的大小指振动物体偏离起始位置的大小。发发 声体振幅大,对空气压力大,听到的声音就强; 振幅小振幅小,压力小压力小,听到的声音就弱听到的声音就弱。 声波声波最简单的形状是最简单的形状是正弦波弦波。由由正弦波得弦波得 到的声音叫纯音,决定音色。在日常生活中, 人们听到的大部分声音不是纯音人们听到的大部分声音不是纯音,而是复合音而是复合音。 二二、听觉的生理机制听觉的生理机制 ((一一))耳的构造和功能耳的构造和功能: 耳朵是人的听觉器官。它由外耳、中耳、内 耳三部分组成耳三部分组成。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它的作它的作 用主要是收集声音。 中耳由鼓膜、三块听小骨、卵圆窗和正圆窗 组成。当声音从外耳道传至鼓膜时,引起骨膜的 机械振动,鼓膜的运动带动三块听小骨,把声音 传至卵圆窗,引起内耳淋巴液的振动。声音经过 中耳的传音装置,其声压大约提高20-30倍。声 音的这条传导途径称为生理性传导。 内耳由前庭器官和耳蜗组成 耳蜗是人耳的听觉器官(图3-29)耳蜗分三部 分分::鼓阶鼓阶、中阶和前庭阶中阶和前庭阶。鼓阶与中阶以基底膜鼓阶与中阶以基底膜 分开。基底膜在靠近卵圆窗的一端最狭窄,在蜗 顶顶一端最宽端最宽。基底膜上的柯蒂氏器包含着大量支基底膜上的柯蒂氏器包含着大量支 持细胞和毛细胞,后者是听觉的感受器。毛细胞 的细毛突入由耳蜗液所充满的中间阶内的细毛突入由耳蜗液所充满的中间阶内。声音经声音经 过镫骨的运动产生压力波,引起耳蜗液的振动, 由此带动基底膜的运动由此带动基底膜的运动,并使毛细胞兴奋并使毛细胞兴奋,产生产生 动作电位,从而实现能量的转换。 (二) 听觉的传导机制和中枢机制 毛细胞的轴突离开耳蜗组成 了听神经了听神经。它先投射到脑干的髓它先投射到脑干的髓 质,然后和背侧或腹侧的耳蜗神经核形成突触。这 些些区域的细胞轴突形成外侧丘系域的细胞轴突形成外侧丘系,最后终止最后终止于下丘丘 的离散区。从下丘开始,经过背侧和腹侧的内侧膝 状体,形成了两条通道。腹侧通道投射到听觉的核 心皮层心皮层 ((AIAI或布罗德曼或布罗德曼4141区区)),背侧通路投射到第背侧通路投射到第 二级区。最后产生声音。 三、基本听觉现象 (一)音调 1.什么叫音调什么叫音调:音调主要是由声波频率决定音调主要是由声波频率决定 的听觉特性。声波频率不同,我们听到的音调高 低也不同低也不同。 人的听觉的频率范围为16-20000Hz。其中 1000-4000Hz是人耳最敏感的区域。16Hz是人的 音调的下阈。音调是一种心理量,它和声波的物 理特性-频率的变化不完全对应。图3-30是一个 音调量表。它表现了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2.人耳对声音频率的分析 人耳怎样分析不同频率的声音产 生高低不同的音调? 频率理论:是1886年由物理学家罗·费尔得提 出来的。 观点:这种理论认为,内耳的基底膜是和 镫骨按相同频率运动的镫骨按相同频率运动的。。如果我们听到如果我们听到一种种 频率低的声音,联接卵圆窗的镫骨每次振动次 数较少,因而使基底膜的振动次数也较少。如 果声音刺激的频率提高,镫骨和基底膜都将发 生较快的振动。 不足:频率理论难以解释人耳对声音频率

文档评论(0)

xingyuxiaxia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