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社会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
第六章 社会知觉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金盛华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金盛华
本章要点
本章要点
*社会知觉的概念 *认知启发
*印象的形成过程 *印象管理
*中心品质 *情境同一性
*首因效应与近因效应 *自我监控理论
*晕轮效应 *内隐社会认知
*预言自动实现
第六章 社会知觉
第六章 社会知觉
第一节社会知觉的概念
第二节印象形成过程
第三节社会知觉偏差
第四节印象管理与自我表现
第五节内隐社会认知
第一节社会知觉的概念
第一节社会知觉的概念
一、社会知觉的定义
二、社会知觉的分类
三、社会知觉与有关概念的联系与区别
第一节社会知觉的概念
第一节社会知觉的概念
• 一、社会知觉的定义
社会知觉(Social Perception ):
人对各种社会性的人或事物形成的直接的整体性印象,主
要是指对人的知觉(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群体)。
硬币实验 布鲁纳(Burner et al.,1974 )
材料:一套大小不同的硬币;一套硬纸片,大小形状和硬币相对
应。
对象:30个贫富不同家庭的孩子。
程序:将材料投射在银幕上,孩子依次观看,之后移去刺激物,让
孩子画出看到的东西。
结果:孩子们画出来的图形与实际的硬纸圆形大小较为一致,但所
画的硬币圆形却远比他们看到的真正硬币大,贫困家庭的孩子所画
的硬币圆形则更大。
第一节社会知觉的概念
第一节社会知觉的概念
• 二、社会知觉的分类
根据知觉对象的不同,将社会知觉大致分为以下三大类:
(一)对自我的知觉
个体必须对自我有较为清晰的感知与认识,进而形成一定的
自我概念,解释自我的心理与行为。
(二)对他人的知觉
社会知觉中,个体通常会依据他人的外表、语言、行为、形
态、情境等,对他人状态、心理与行为等进行了解与认识。
(三)对人际的知觉
人际知觉中不但包括自我知觉、他人知觉,还包括对交往情
境的知觉。
第一节社会知觉的概念
第一节社会知觉的概念
• 三、社会知觉与有关概念的联系与区别
1、社会知觉 vs 社会认知
社会认知是社会知觉的上位概念,包括推理等;社会知觉
仅是社会认知的一部分。
2、社会知觉 vs 一般知觉
一般知觉针对物、时间、运动等;社会知觉则更关注
人。
3、社会知觉 vs 印象
社会知觉关注过程,印象是社会知觉的结果。
第二节印象形成过程
第二节印象形成过程
一、印象及其定向作用
二、印象形成中的信息选择倾向
三、总体印象形成模式
四、对他人情绪与个性知觉
第二节印象形成过程
第二节印象形成过程
• 一、印象及其定向作用
印象
人在最初遇到新的社会情境时,主观上按照自己以旧有
经验为基础的理解,将情境中的人或事物进行归类所形成起
来的对有关人或事物的概念,是社会知觉过程的结果。
印象形成
对别人或事物进行归类,明确其对于我们的意义,使自
己的行为获得明确定向的过程。
第二节印象形成过程
第二节印象形成过程
• 二、印象形成中的信息选择倾向
(一)自然特征
性别、种族、外表吸引力
文档评论(0)